农民长期在外打工土地无人打理,怎么办?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费时费力成本高,怎么办?地块分散不利于机械化耕种和规模经营,怎么办? 近年来,位于运城市盐湖区的山西滴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智慧农业破题,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搭建“滴滴农机”“土地银行”等数字化管理平台;创新服务模式,实现“种管收储售”一体化服务;升级智慧农机装备,推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向现代化转变,让农民种地更省心、省力、省钱,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增添新动能。
省心——手机招来“好把式”
2023年12月8日清晨,运城市盐湖区金井乡南扶村,大型拖拉机低沉而有力的轰鸣声打破了冬日乡野的宁静,随着土地深翻器械的推进,被晨霜覆盖的田野散发出新鲜泥土的芬芳。 这辆大型拖拉机是当地的种粮大户赵海虎通过手机预约来的。如今,在盐湖区解州、席张、龙居、金井、大渠五个粮食种植大镇,农户只需在手机上轻点几下,智慧农机便能迅速“接单”,精准到达指定地头。 这是山西滴滴农业的数字化平台带给当地农民的便利和获得感。 自2018年以来,该公司累计引进各类农机设备400余台套,以“网约农机”共享模式,打造“滴滴农机”数字化服务平台,农户只需通过手机App或微信小程序下单,就能享受到高效、精准的农机作业服务。 “现在好了,手机一点,农机手主动联系你。他们都是十里八乡的‘好把式’,耕作起来让人更放心。”说起“滴滴农机”,赵海虎打开了话匣子,140亩的土地,分散在60多个地块上,往年农忙时节,农机耕作稍微协调不好,便会误了农时。如今,“滴滴农机”的出现极大地缓解了他的困境。 “又想在外挣钱,还不想把地耽搁了。”远在陕西延安从事个体经营的赵部伟说出了很多在外务工农民的心声,现在他只需“点菜式下单”,山西滴滴农业便可提供相应的农业生产服务,而且价格还实惠,实现了打工和种地两不误。 除“点菜式”服务外,山西滴滴农业还为当地农民提供“种管收储售”一条龙“保姆式”服务。 2021年,山西滴滴农业推出“一统九代”服务模式,即统一管理土地,同时代种子、代播种、代药肥、代管理、代防治、代收割、代烘干、代贮存、代销售。这种“保姆式”的服务模式,引导着农户从传统耕作方式向集约化、智能化方向转变,蹚出了一条“农民在外赚钱,我为农民种田”的农机社会化服务新路径。截至目前,该公司已服务农户3975户,全程“保姆式”服务面积达5.5万余亩,“点菜式”服务面积达16.5万亩。 “我们的服务模式不同于土地流转,既保障了农民对土地的自主权,又可采用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节约劳力,提高产量。”山西滴滴农业总经理郭勇革介绍说。
省力——农机装上“智慧芯”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先进农机研发推广”“支持北斗智能监测终端及辅助驾驶系统集成应用”。山西滴滴农业先行先试,越来越多的智慧农机在广袤田野大显身手,释放“智慧”魅力。 农机服务联合社农机手李小勇用手机向记者展示了一段视频:秋播时节,解州镇西辛庄村,一辆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无人驾驶播种机在田间来回穿梭,施底肥、播种作业一气呵成。 李小勇介绍,这种无人驾驶播种方式精确度高,每千米播种作业偏差不超过2厘米,不会出现过去的重复种、漏种现象,既节省种子又能保质保量播种,每天可完成100多亩耕地的播种任务。 如今,运城市盐湖区农机作业端的智慧化场景已屡见不鲜,装有北斗导航系统的无人植保机、装有农机自动驾驶系统的无人拖拉机、自走式打药机、自动播种机等新型智慧农机,精准播种、喷药、收割等,农业产业的规模化、现代化、标准化、智慧化优势一一呈现。 从人扛牛拉“六只脚”,到“四只脚”的拖拉机,再到不用下田的智能化操作,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把农民从田地里解放出来,变身“新型农民”。据测算,智慧农机可减少田间用工70%以上,提高30%以上的工作效率,实现机收减损率降低15%。 “脚不沾泥、手不碰水,通过一部手机操纵一台智能拖拉机,便可完成200亩地的耙地、平地等作业。”农机服务联合社负责人王超说,农业机械的智能化,节省了大量人工成本。以前,每到春耕、夏收时节,需要二三十名农机手进行作业,现在依靠智慧农机,10个人就够了。 “农业机械智能化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逐步减轻了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高强度生产劳作。”郭勇革告诉记者,山西滴滴农业的60余台套农机具上还安装了智能终端系统,可以对农机的具体位置、作业面积、作业质量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测,有效提高了农机管理和田间作业效率。
省钱——丰产有了“双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