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程书书
编辑 | 李信马
题图 | 文心一格
自从今年2月份Sora发布后,AI生成视频的“魔盒”被彻底打开,国内的一众互联网大厂也争先跟进。
3月26日,字节跳动旗下剪映Dreamina(即梦)开放内测;4月27日,AI企业生数科技发布了号称国内首个自研视频大模型的Vidu;6月6日,快手可灵AI正式开放内测;7月4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商汤推出了最新的人物 AI 视频模型 Vimi,阿里达摩院也发布AI视频创作平台“寻光”.....
视频生成赛道激战正酣,最近又在短剧领域交出落地答卷。
选择短剧作为视频大模型的落地试水,是因为短剧拥有比影视剧更短的故事单元,与当前AI生成的镜头更具适配性。试想一下,未来生成式AI能创造什么样的短剧?行业又会发生哪些转变呢?
01、有惊喜,也有缺陷
然而,相较传统的影视作品,AI短剧的故事呈现还是存在着“毛边”。可以看到,无论是《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还是《三星堆:未来启示录》,故事叙事都较为简单,剧中用到的镜头基本都在5秒之内,很多动作场面需要通过蒙太奇的剪辑来实现。
此外,人物表演上也有着明显的缺陷,如人物口型与发音对不上、肢体动作不够协调、人物面部表情僵化等问题。
《三星堆:未来启示录》技术总监李康康也表示,当前AI生成短剧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人物角色一致性的控制、画面一致性、动态可控性以及将AI和短剧高质量、高效结合等。
目前生成式AI在短剧领域的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未来还有一段爬坡的过程。快手视觉生成与互动中心负责人万鹏飞就对DoNews表示:“我们会不断升级、迭代、更新线上的模型,今天呈现的效果和一个星期之后的效果很可能是不一样的。”
02、降本增效,和想象空间
即使目前存在诸多的缺陷,但大模型对短剧行业“降本增效”却有明显的作用。
通常情况下,拍摄一部短剧需要经历剧本创作、团队筹备、演员选角、实际拍摄、后期制作等多个环节。而大模型的加入,直接取消了中间的三个环节。
取消拍摄环节意味着省掉庞大的剧组团队,大大减少了人力成本。陈坤表示,通过当下的生成式AI技术,制作成本可以降低1/4甚至更多。
相比于传统影视制作,AI生成重工业大场景以及虚幻元素等画面更为省力省钱省时间,让内容制作者的创作思路和设计理念落地的速度大大提升,释放了他们创作的想象力,也使得短剧内容有着更多的可能性。
例如《三星堆:未来启示录》中的角色生产、人物表演、生图设计、场景设计、镜头设计、分镜设计、对话场景等,都可以通过控制AI来生成,幕后创作人员不再需要逐帧制作、调整影像。
而结合生成式AI技术后,短剧在交互方向也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比如用户观看过程中可以直接和剧中人物聊天、语音甚至视频对话。观众也能够参与到剧情中去,替主角做选择,掌握剧情的发展方向。
结语
对快手、抖音来说,短剧并非大体量的业务板块,但它们仍然坚持推出AI短剧产品,且给出大量现金流量扶持,不仅是抢占赛道,也是为了探索AI能达到的上限,不断提升和迭代技术,再向更多场景延伸。快手研究院执行院长蔡雄山就曾表示:“进一步做大做强国产文生视频大模型,可以充分发挥短视频直播行业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