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被毒流量裹挟的网络水军,随时在互联网中拱火,甚至实施犯罪。
公安部12月11日官方发布显示,公安部高度重视打击整治“网络水军”违法犯罪工作,依托“净网2024”专项行动,聚焦造谣引流、舆情敲诈、刷量控评、有偿删帖等突出违法犯罪活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打击整治“网络水军”违法犯罪活动。今年以来,共侦破案件900余起,抓获嫌疑人5000余名。
留给网络水军生存的土壤越发贫瘠,但始终有人眼馋利益,在流量的利诱下铤而走险。顶端新闻特推出系列报道,以实际案例揭露网络水军的犯罪链条,同时,记录被网暴者面对谣言诽谤遭受的心理创伤。
顶端新闻首席记者 张恒 张逸菲 实习生 孙轶哲 袁艺格 崔洋晨/文
爆黑料有偿删帖,初中生重度抑郁想要自杀;23岁粉发女孩遭人身攻击、造黄谣,绝望中自杀;多平台散布“村霸占路”“老婆偷人”等诽谤信息,当事人因精神压力过大自杀身亡……
近年来,网络水军泛滥,或制造虚假热点,或让被网暴者焦虑、抑郁,甚至收割生命。尽管多部门对网络水军、网络暴力等毒流量惩治力度进一步加强,但还有人在围追堵截中发起恶毒攻势,害人害己。
顶端新闻记者多方探访,揭开网络水军操控流量的利益链条和运作逻辑。
专家:平台对水军有暧昧态度,建议严格监管
打击网络水军,一直在路上。公安部12月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公安部依托“净网2024”专项行动,聚焦造谣引流、舆情敲诈、刷量控评、有偿删帖等突出违法犯罪活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打击整治“网络水军”违法犯罪活动,共侦破案件900余起,抓获嫌疑人5000余名。
复旦发展研究院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志安接受顶端新闻记者采访时说,总体来说,网络水军背后的逻辑还是流量。高流量有两种作用,一是对事件相关方的机构部门、个人造成很大舆论压力;二是流量可以变现,做敲诈或电商引流、有偿不闻等商业转化。
“热点化、隐蔽化、智能化、规模化,是这几年网络水军的典型特征。”张志安说,“人工+智能”使得网络水军的效率更高、产量更大,更容易让涉及方有更大的舆论压力。这种操控还具有轻量化、规模化特点,成本不高,但是巨大的量累积起来能够赚钱。此外,网络水军还善于抓住热点,生产大量似是而非的内容,使得其更加隐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