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同事不满
可以在朋友圈“发发牢骚”吗?
在朋友圈发表观点
在很多人看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但有人就因为所发的朋友圈
被告上了法院
近日,由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
一起名誉权纠纷案引发广泛关注
一女子因对同事不满
在微信朋友圈狂发40条
侮辱、诋毁信息
被判删除内容、赔礼道歉并赔偿2万元
人民网、人民法院报、中国普法、
中国青年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等
在自己的朋友圈就能“口无遮拦”吗?
哪些能发哪些不能发?
......
小丽认为,小芳凭空捏造信息,在朋友圈发布带有侮辱、诋毁其本人的文字图片,已经构成对其声誉形象的严重贬低,导致其名誉权受到严重侵害,因此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小芳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公开赔礼道歉,并支付精神损害赔偿金等。
法院经审理认为,该案中的现有证据并未证实小丽存在小芳所述行为。小芳发布的朋友圈配图中包含小丽的人像及手机号码,还发布了小丽以及异性的合照,配上带有侮辱、诋毁内容的文字,同时还存在大量发泄情绪的谩骂性言论,相关内容能够看出系直接指向小丽。而且,小丽与小芳曾作为同一个公司的同事,双方不可避免存在共同的社会交际范围,此种行为具有严重的损毁和贬低他人名誉的性质,明显会导致原告小丽的名誉权受损。
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法院一审判令小芳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删除微信中发布的案涉40条朋友圈内容,在该微信号朋友圈中持续十日公开发布对小丽的道歉声明,若拒绝履行和迟延履行,法院将在市级媒体刊登判决的主要内容,费用由小芳负担;小芳向小丽支付精神损害赔偿金2万元。小芳不服,提起上诉。
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法官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