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情报网讯:近年来,受储能产业厂商求存和储能电池事故频发影响,温控环节优先级迅速提升。随着这一轮产业格局的收束,储能质量提升势必伴随着温控这类安全环节的强势崛起。
一、储能温控定义
储能电池系统电池容量和功率大,高功率密度对散热要求较高,同时储能系统内部容易产生电池产热和温度分布不均匀等问题,因而温度控制对于电池系统寿命、安全性极为重要。储能温控技术主要包括风冷、液冷、热管冷却、相变冷却等技术。其中,风冷系统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寿命长、成本低、易于实现,是目前国内主流技术路径。
二、储能温控行业发展政策
温控是保障储能运行在适宜温湿度环境,避免热失控和安全事故的关键。储能温控是确保储能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这一领域,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以引导和促进其健康发展。
三、储能温控行业发展现状
1.市场规模
受益于国内外利好政策的推动和储能需求的持续增长,近年来储能温控市场迎来发展机遇。特别是国内各省市配储时长、配储比例的进一步提升,独立储能电站经济性显现,大储和工商储规模进一步扩张,推动储能温控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储能温控市场调查与行业前景预测专题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储能温控市场规模为15.5亿元。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中国储能温控市场规模达到17.6亿元,2025年达到20亿元。
2.市场结构
常见的温控方案主要为风冷与液冷两种。目前风冷系统为储能温控市场主流产品,市占率达55%,主要原因是已投运储能项目对温控效率要求相对较低,风冷方案基本可满足项目需求。此外,当前储能项目对成本敏感度高,具备初期投资低优势的风冷方案更易被下游接纳。液冷系统复杂、技术要求高,具备更高的进入壁垒,市占率约为45%。
3.液冷温控渗透率
液冷拥有散热效果好,冷却速度快且占用空间小等优点。目前,各大电池厂已加快布局液冷产品。随着充放电倍率的提升、中高功率储能产品的普及,液冷技术的渗透率逐渐提升。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液冷温控渗透率达15%。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我国液冷温控渗透率将提升至35%,2025年渗透率将超过40%。
4.竞争格局
目前,储能温控市场的参与者可以分为传统工业温控企业、精密温控企业和汽车电池热管理企业三类。传统工业温控企业凭借在水冷设备中的技术积累,切入储能温控壁垒较低,技术同源,代表企业如同飞股份、高澜股份等。精密温控企业在数据中心温度控制方面经验丰富,集装箱储能与数据中心温控相似性较高,有望实现技术外延,代表企业如英维克、申菱环境等。汽车电池热管理企业锂电池温控技术与经验积累丰富,代表企业如松芝股份、奥特佳等。2023年上半年,中国储能温控企业排名前五的为英维克、同飞股份、申菱环境、高澜股份、松芝股份,市场份额分别为16%、8%、5%、3%和2%。
5.企业布局情况
储能温控重点企业发展迅速,凭借各自的技术积累和创新能力,在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中,英维克、同飞股份、高澜股份等企业在风冷、液冷等温控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储能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具体如图所示:
四、储能温控行业重点企业
1.英维克
深圳市英维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是提供精密温控节能解决方案和产品。英维克目前主要产品包括:机房温控节能产品、机柜温控节能产品、客车空调、轨道交通列车空调及服务等。
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8.72亿元,同比增长38.61%;实现归母净利润3.53亿元,同比增长68.1%。2023年主营产品包括机房温控节能产品、机柜温控节能产品,营收分别占整体的46.48%、41.53%。
2.同飞股份
三河同飞制冷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工业温控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同飞股份目前的主要产品可分为液体恒温设备、电气箱恒温装置、纯水冷却单元和特种换热器四大类。
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74亿元,同比增长3.54%;实现归母净利润0.7亿元,同比下降50.37%。2023年主营产品包括液体恒温设备、电气箱恒温装置、纯水冷却单元,营收分别占整体的65.86%、15.34%、12.06%。
3.申菱环境
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为数据服务产业环境、工业工艺产研环境、专业特种应用环境、公共建筑室内环境等应用场景提供人工环境调控整体解决方案。申菱环境提供风冷温控产品与液冷温控产品两大类,并搭载公司自主研发的“菱碳云”AIoT平台,保障电池稳定安全工作。
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9.77亿元,同比增长6.18%;实现归母净利润1.43亿元,同比下降4.03%。2023年主营产品包括设备、解决方案及服务,营收分别占整体的87.66%、12.02%。
4.高澜股份
广州高澜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热管理设备及控制系统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高澜股份开发和销售的产品主要包括直流输电换流阀纯水冷却设备及附件(直流水冷产品)、新能源发电变流器纯水冷却设备及附件(新能源发电水冷产品)、柔性交流输配电晶闸管阀纯水冷却设备及附件(柔性交流水冷产品)、大功率电气传动变频器纯水冷却设备及附件(电气传动水冷产品)以及各类纯水冷却设备的控制系统。
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62亿元,同比下降10.17%;归母净利润亏损0.18亿元。2023年主营产品包括大功率电力电子热管理产品、高功率密度装置热管理产品、工程运维服务,营收分别占整体的45.80%、32.77%、19.74%。
5.松芝股份
上海加冷松芝汽车空调股份有限公司专业从事移动式热管理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大中型客车热管理业务、小车热管理业务、轨道交通空调业务、冷冻冷藏机组业务、汽车空调压缩机业务、电池热管理业务。
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5.91亿元,同比下降2.39%;实现归母净利润1.42亿元,同比增长32.71%。2023年主营产品包括小车热管理产品、大中型客车热管理产品,营收分别占整体的54.36%、25.02%。
五、储能温控行业发展前景
1.技术创新推动储能温控效率提升
技术创新对储能温控系统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如相变材料(PCM)、热管技术、以及先进的液冷系统的引入,储能温控系统的能效比显著提升,降低了能耗同时提高了温控精度。这些技术革新不仅延长了储能设备的寿命,还增强了系统在高低温环境下的稳定性,为储能电站的安全高效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2.智能化管理优化储能温控策略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应用,储能温控系统正逐步实现智能化管理。通过实时监测电池组的温度分布,智能算法能够动态调整温控策略,有效预防热失控风险,确保储能系统在最优温度范围内工作。此外,远程监控与故障诊断功能的加入,使得运维成本大幅降低,系统响应速度加快,为储能温控的精细化管理开辟了新路径。
3.标准化与规范化促进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