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届高考语文试题汇编:古代文化常识60题及答案1.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周礼礼书合称“三礼”。B.儒家所称道的礼,可谓包罗万象,其内容涵盖政治制度、宗教仪式和社会风俗习惯等。C.中国古代礼乐并称,乐其实是礼的一部分,附属于礼,用来补充仪文(礼仪形式)的不足,以助教化。D.孔子教导学生“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周朝时,礼、乐皆为贵族社会专有。1.答案:A解析:礼记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2.对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书乞骸骨: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
2、己的身体,回家乡去。B.遂通五经,贯六艺: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六艺,就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C.举孝廉不行: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D.天子射上林中:上林,即上林苑,皇帝游猎的场所,在长安西,周围三百里。西汉司马相如曾作上林赋。2.答案:B解析:六艺,有时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但文中的六艺,即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其中乐久已失传。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谪,官吏降级,相当于贬。白居易琵琶行:“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当浔阳城。”B.拜,授予官职,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廉颇蔺相
3、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张衡传:“公车特征拜为郎中。”C.除,一般指免去旧职且不授予新职。如果是“左除”,则是降级授职之意。D.擢,既由选拔而提升。超擢则是越级破格提升的意思。3.答案:C4.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孟德,即曹操,“孟德”是他的字。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B.号,又称别号、表号。一般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尊敬。如陶渊明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苏轼号东坡居士。C.在古代,人们常用晦、望、既望、朔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晦,月中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
4、每月最后一天叫朔。D.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如“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C项,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最后一天叫晦,选项对“晦”“朔”的解释颠倒了。5.古诗词中有些常见的意象往往赋予特定的含义,下列各项中不搭配的一项是( )A.芭蕉、梧桐-孤独、忧愁 ,离情别绪B.红豆-男女爱情或亲情C.白云、明月 -孤冷凄清、高洁美好、思乡念亲D.梅花、菊花、蝉-高洁品格5.答案:B6.下列对苏武传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5、是( )A“子卿”是苏武的字。在古代,“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字”和“名”之间有意义相同的,有意义相辅的,有意义相反的。B“迁”古代调动官职,有“左迁”“右迁”“转迁”等:其中“转迁”指升职,这个意义有时只说“迁”,“右迁”是指降职。C“单于”是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此称号始创于匈奴著名的冒顿单于之父头曼单于,之后该称号一直沿袭至匈奴灭亡。D“持节”,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节,旄节,也叫符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即凭证)。6.答案:B解析:“左迁”指降职,“右迁”指升职。7.下列对教材古诗文句子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6、 )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柳永雨霖铃)(亭是古时设在大路旁供行人歇息的建筑物,五里设一短亭,十里设一长亭。人们多在长亭送别。李白菩萨蛮中有“何处是归程?长亭更(一作“连”)短亭”句。)B.“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古时人们在祭祀、礼佛或举行隆重大典前,要沐浴、更衣、吃素、戒酒、禁欲并静养身心,以示虔诚,这种做法叫斋戒。)C.“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卿是古代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有上卿、亚卿等。秦汉王朝三公以下设有九卿。)D.“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范晔张衡传)(古代官员不论官职、年龄大小,因体弱多病,便上书请求辞职
7、还乡叫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7.答案:D解析:古代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叫“乞骸骨”8.下列诗句与所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玲珑心地最虚鸣,此是良工巧制成一丝通线索,谁不仰头看?秋千对起花阴乱,蹴鞠孤高柳带斜长绳系日住,贯索挽河流A.下围棋 荡秋千 蹴鞠 放风筝B.抖空竹 荡秋千 下围棋 放风筝C.下围棋 放风筝 蹴鞠 荡秋千D.抖空竹 放风筝 蹴鞠 拔河8.答案:D9.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相坐,即“连坐”,古时的一种罪名,指一个人犯了罪,有关的人连同治罪。B.足下,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所用的敬辞,表示尊敬对方。C.黄门
8、,常指宦官,因为汉代黄门令等职常由宦官充任,后来“黄门”逐渐成为中枢行政机构。D.年号,帝王用来纪年的名称。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忧外患等大事、要事时,会更改年号,一个皇帝可能不止一个年号。9.答案:C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嗯,我们听了非常高兴。”两个织工齐声说。(解说:句中加点词的词性分别是叹词、形容词)B卖油翁的作者欧阳修,晚号六一居士,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C“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D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史事。10.答案:A11.下列诗句与中国传统节日无关的是(
9、 )A北国三月沐春风,香车纷然乐踏青。游人谁顾杨柳绿,竞看佳丽映桃红。B乐游原上游人多,重九登高乐如何。留恋夕阳无限好,寸阴难买莫蹉跎。C采得菖蒲届端阳,酿成美酒送异香。角黍蔗浆祝尔寿,何妨纵饮入醉乡。D时逢满岁戏抓周,罗列书玩并砚筹。原是大人情愿事,今番却令婴儿求。11.答案:D解析:A项,由“踏青”可知,与传统节日“上巳节”或“清明节”有关。B项,由“重九登高”可知,与传统节日“重阳节”有关。C项,由 “端阳”可知,说的是“端午节”。D项,由“抓周”可知,这与民间习俗“婴儿抓周”有关,无关传统节日。故选D。12.2016年11月30日,一份古老的历法“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
10、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也许是世上最有诗意的历法。阅读下面的诗歌并完成题目。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养麦花如雪。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请根据诗歌描写的内容,推断诗歌对应的分别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哪个节气。_ _ _ _12.答案:立夏;霜降;白露;惊蛰;立冬解析:根据诗句判断节气,要抓住诗句中能体现节气特点的关键信息。由“蛰虫惊动”可知是“惊蛰”。首句中的“霜草”即被秋霜
11、打过的草,据此可知节气应为“霜降”。“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是说海棠花已经凋谢了,柳絮也已落尽了,使人困倦的初夏已经来临,白天也渐渐长起来了,体现出夏季的特点,联系这些可知应为“立夏”节气。“孟冬”指每年冬季的第一个月,“寒气至”写出寒冷的气候特征,根据这些提示可知是“立冬”节气。“露从今夜白”暗含“白露”;另外,“边秋一雁声”点出季节,故节气应为“白露”。1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五经”。B.爵位、爵号是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在中国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爵,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不尽相同
12、。C.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后亦泛称学校。孝悌,善事父母为“孝”,关爱弟弟为“悌”。D.古代用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每乘拥有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3人,车下步卒人,诸侯国的大小以兵车的多少来衡量。13.答案:C解析:敬爱兄长为“悌”14.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墨子一书是墨子本人、墨子弟子以及后期墨家著述的汇编。墨子宣传“非攻”与“兼爱”,其学说与孔子的儒学在战国时期影响极大,韩非子将其与儒学并称为“显学”。B.墨子的“兼爱”思想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相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为天下
13、人不相爱所致。C.“圣人”有多种解释,在“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中,“圣人”指的是孔子。D.在中国哲学史上,墨子被称为“平民哲学家”,他的思想学说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平民的愿望,代表了广大下层民众的利益和需要。1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C项,“圣人指的是孔子”错误。本文中的“圣人”指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务的人。15.下列对典故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班马:班马为离群之马,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如,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B洛阳纸贵:晋代左思写就了三都赋,洛阳人竞相传抄,因用纸太多,以致“洛阳为之纸贵”。后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C椿萱
14、:“椿”字是母亲的代称,因大椿树长寿;“萱”字是父亲的代称,因古时远行者总要在北堂阶下种萱草以免父亲惦念。D柳(杨柳):“柳”、“留”谐音,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折柳相赠还有对远行者的祝愿之意。15.答案:C解析:“椿”字是父亲的代称;“萱”字是母亲的代称16.下列有关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名况,字卿,赵国人,春秋时期思想家。荀子32篇,大部分为荀子自著,其余为其弟子记录的荀子言论和思想观点。B“士大夫”古代指受职居官的人;而“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中的“士大夫”,则是对社会上层人物的通称。C“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而“六艺经
15、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D、干支可用来纪年,如“壬戌之秋”;还可以用来纪日,如“戊申晦,五鼓”。古人还用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加上特定的“建”字,如“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16.答案:A解析:“春秋时期”错,应为“战国末期”。17.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等终军之弱冠 弱冠:通指二十岁刚刚成人加冠之时B.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束发:古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到头顶上C.朝菌不知晦朔 晦朔:晦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朔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D.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洗马:太子的属官,掌管图书17.答案:C解析:C晦,每月的最后一天。朔,每月的
16、第一天。其他选项都正确。故选:C。18.对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C.郊祭犹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衹、人鬼。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18.答案:A解析:古代男子20岁成年,行加冠礼,
17、又称弱冠,而非18岁.19.下列诗句所写内容与我国传统节日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1)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2)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3)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4)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A(1)中秋 (2)重阳 (3)除夕 (4)元日B(1)重阳 (2)中秋 (3)除夕 (4)元日C(1)重阳 (2)中秋 (3)元日 (4)除夕D(1)中秋 (2)重阳 (3)元日 (4)除夕19.答案:B解析:(1)“插菊花”为重阳风俗;(2)由“桂花”可见是中秋;(3)旧俗是正月初一喝屠苏酒,“无复屠苏梦”可见此时是除夕夜;(4)“曈曈日”“新桃换旧符”可见是元日(春节
18、,农历正月初一)。20.下列各句中,不属于赞颂诸葛亮的一项是( )A.复汉留长策,中原仗老臣。B.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C.纵论三分天下,审势通策佐先主;长怀一统江山,辅国连治启后人。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20.答案:D解析:D项,是文天祥表达自己气节的。21.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孔雀东南飞并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南北朝时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B.孔雀东南飞并序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叙述故事,而以浪漫主义的手法结尾,使全诗产生了质的变化,成为浪漫主义的代表作。C.初七:农历七月七日,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祭织女
19、以乞巧。D.下九:农历每月的十九日。古人以农历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古代每月十九日,妇女常置酒欢聚,嬉戏娱乐。答案:B解析:“浪漫主义的代表作”错。乐府诗歌是现实主义的,孔雀东南飞并序浪漫主义的结尾并没有改变全诗的现实主义风格。2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它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抒情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B.“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中的“鸡鸣”是古代时辰的名称。C.“何乃太区区”和“感君区区怀”中的“区区”二字意义不同,前者为“愚拙”之意,后者应理解为“情意深挚”。D.
20、“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中,“便利”是一个古今异义词;“六合”指结婚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地支都相合。答案:A解析:“最长的抒情诗”错,应为“最长的叙事诗”。23.在“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一回中,贾政看到贾元春出的灯谜是“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这个谜语的谜底是( )A.年兽 B.爆竹 C.宫廷净鞭 D.算盘答案:B解析:这一内容出自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在这一回中,贾母、贾政的谜语之后,就是众姊妹们的谜语了。“如雷”是形容声音之大,“已化灰”是爆竹炸过后的情形。“妖魔”当象征贾家的政敌。当贾家家运兴旺、势力煊赫的时
21、候,谁不惧怕他家?特别是元春当了娘娘,贾家成了“皇亲国戚”。秦氏出丧、元妃省亲之类的盛大举动正是“一声震得人方恐”之时,上自王公贵族,下迄市井小民,然而否极泰来,烈火烹油的盛举之后,接着就是烟消火灭之时,元春的谜语成了她的家族命运的极恰切的谶语。2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和作品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斯(?前208),战国末年楚国上蔡(今属河南)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早年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后被秦王嬴政任为客卿。B.谏逐客书是李斯的一篇优秀古代公文。这里的“书”是书信的意思,为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是臣子向帝王逐条分析事理的一种公文名称,与“表”性质类
22、似。C.“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句中,“黔首”指平民、老百姓。黔,黑。平民百姓以黑巾覆头,故称“黔首”。D.五帝三王,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被称为“五帝”,而“三王”则指夏禹、商汤、周武王。答案:B解析:这里的“书”不是书信,而是上书、奏章。25.对下列各句中加粗的古代文化常识解释不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三五之夜(农历每月十五日)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B.妪,先大母婢也(敬称自己已死去的祖母)先妣(敬称自己已死去的母亲)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古代男子成人自立的标志)而立之年(指三十岁)D.吾妻归宁(旧指女子出嫁后回娘家)吾妻来归(旧指女子出嫁)答案:C解析:束发指十五岁,男孩子成童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