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领域研究热点与前沿探讨
——基于Citespace的分析
许鑫 冯诗惠
一 引 言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应用相结合的新兴领域,它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撑,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金融服务形式。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的发展,特别是移动支付、社交网络、搜索引擎以及云计算等形成的庞大数据量,将会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根本影响,由此可能带来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模式,即“互联网金融模式”(曾刚,2012)。作为一种互联网与金融业相结合的新事物,互联网金融将导致传统货币金融理论一次前沿创新,引发金融业的一场革命。
对于互联网金融给传统金融核心业务领域带来的越来越多改变和挑战,学术界也予以越来越多的关注。因为互联网金融研究领域涉及面较多,很多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都从各自的角度对其某个方面加以研究探讨,这给厘清互联网金融研究的发展脉络及其热点和趋势分析带来了挑战。本文尝试使用可视化的文献计量方法对过去十年互联网金融研究领域的重要文献进行梳理和挖掘,通过Citespace软件,具体对国家(地区)及机构、关键词共现、文献共被引等进行分析,以探究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研究热点、发展历程以及未来趋势。
二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的数据来自ISI的Web of Science数据库,该库包括ISI的三大引文数据库,分别是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EXPANDED)、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SSCI)和Arts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A&HCI);数据采集时间为2013年6月1日,时间跨度为2003—2013年。我们采用“主题=internet finance or network finance or e-finance”为检索式进行检索,共得到1 190条数据;后选择文献类型为article、proceeding paper、review对检索结果进行精炼,筛选得到1 185条数据,并将数据下载方式设定为“全记录包含所引用的参考文献以及摘要”。本文研究将基于对上述1 185条文献记录的挖掘分析而展开。
(二)研究方法
Citespace软件是实现可视化分析较好的工具,它采用一种适于多元、分时、动态的复杂网络分析,绘制科学和技术领域发展的知识图谱,直接地展现科学知识领域的信息全景,识别某一科学领域中的关键文献、热点研究和前沿方向(Chen C.M.,2006)。本文将利用Citespace软件绘制基于上述数据的互联网金融领域的聚类视图和时间线视图,通过合理设置引用(citation)、共被引(co-citation,CC)、共被引系数(co-citation coefficient,CCV)的阈值,绘制出直观的、容易理解和识别的互联网金融领域知识图谱。
本文将对1 185条文献记录进行了国家(地区)和机构分析、关键词共现分析(KCA)和文献共被引分析(DCA),所以在Citespace软件界面上,网络节点三次分别设置为“country & institute”、“key word”、“cited reference”,时间段均为2003—2013年,时间跨度为1年,数据抽取对象为top50。为了便于Citespace软件运算分析,节点数控制在100左右较为理想,经过反复调试,阈值选择为(3,2,15)、(3,3,15)和(4,3,15),分别代表前中后三个时间分区,其中具体每年分区的阈值则由线性内插值决定。由此,国家(地区)与机构分布研究可以分析世界各国(地区)及机构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中的影响力及相互之间的合作关系;关键词共现分析可以找到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研究热点,并且可发现该领域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文献共被引分析可以探寻互联网金融领域发展前沿。
需要说明的是,“研究前沿”的概念最早由普赖斯提出,其用来描绘研究领域的动态本质,而某个领域的研究前沿即是由科学家积极引用的文章所体现的(Zhao Rongying & Wang Jing,2011)。故在本论文中采用Citespace的共被引文献聚类的方法来分析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研究前沿,并由研究前沿进一步分析未来发展趋势。
三 结果及分析
(一)国家(地区)与机构分布
根据上述1 185条记录,运用Citespace软件可将世界各国发表的论文数量及时间以年轮的大小和颜色直观的展示出来。在得到的互联网金融领域研究的国际和机构综合分析知识图谱中(见图1),共有40个结点,41条连线,圆形结点代表国家或地区,处于直线分支上的小节点代表机构。
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研究在世界各国(地区)分布较为集中,根据结点直接的连线可以看出各国家(地区)机构间有较多合作。从各节点的发文频次来看,美国(USA)文献贡献率最大,这表明美国在互联网金融研究领域研究较活跃,其次是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意大利、西班牙、中国。从各节点中心性强度来看(见表1),英国的中心性最大,表明其在互联网金融研究领域中的中介作用比较明显,通过该节点展开的研究较多,其对该研究网络结构的影响力较强。中国的中心性为0.02,在该领域内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但居于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之后。这点启示我们:中国研究机构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研究互动应进一步加强提升,特别是要加强与发达国家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研究合作,同时中国国内的研究机构也应该进一步提升其学术影响力,逐步树立其权威性,以争取在互联网金融研究领域取得更多更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表1 按中心性强度国家(地区)及机构排名
年份 | 国家 | 中心性 |
2003 | ENGLAND | 0.41 |
2003 | USA | 0.38 |
2003 | ITALY | 0.30 |
2007 | BELGIUM | 0.18 |
2004 | CANADA | 0.16 |
2004 | FRANCE | 0.12 |
2005 | SPAIN | 0.09 |
2004 | SINGAPORE | 0.08 |
2010 | Kings Coll London | 0.07 |
2004 | SOUTH KOREA | 0.07 |
2008 | World Bank | 0.07 |
2004 | PEOPLES R China | 0.02 |
(二)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是论文主要内容的提炼,能充分体现作者的学术思想和学术观点。共现词分析理论认为,当两个关键词同时出现在一篇文献中时,这两个关键词就存在共现关系(Su Hsin-Ning & Lee Pei-Chun,2010)。关键词共现分析是科学计量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同时也是一种基于文献内容的分析方法。关键词共现的频次越多,文献所研究的主题越接近,在知识图谱上它们之间的距离越接近。关键词中心性是指某一节点在某一领域中的中介作用及其影响程度,一般认为,关键词中心性超过0.1即为较强,通过该点展开的研究较多,其有较强的影响力(房宏君,2011)。
在Citespace上将节点选择为“key words”,根据1 185条记录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可得到关键词分析可视化结果图。将得出的互联网金融领域核心关键词、词频及中心性按年份排序(表2),结合含该关键词的代表文章可以挖掘出各个年份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研究热点以及该领域的发展脉络,并且可以恰当地选择互联网金融领域该年度的发展和典型实例加以验证说明。
从表2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在2003年,“Internet”是热点词,可以推测出在该年互联网开始进入了金融领域学者们的研究视野。紧接着在2004年,热点词包括“Networks”、“Finance”、“Model”、“Innovation”等,表明了人们开始了对互联网金融模型以及传统金融领域创新开展研究;也就是在同一年,国内阿里巴巴创办了支付宝这一独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在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微型融资作为一类创新模式也开始初具规模。在2005年,“Firms”、“System”、“Technology”成为热点词,这一年全球第一家提供P2P金融信息服务的公司Zopa网站在英国伦敦成立,根据关键词及其相关文献可以看出这一时段研究者比较关注相关互联网金融领域公司的运营管理、系统建设及其相关技术支撑。在2006年,互联网金融领域学者更多关注管理(Management)、业务表现(Performance)以及对互联网金融方面的投资(Investment),Prosper网站就创立于该年,其让有借款需求和有闲置资金的出资人能够自行配对,是美国金融史上第一个P2P平台。在2007年,质量(Quality)、健康(Health)、美国(United-states)均为热点词,该年美国爆发了次债危机,全球金融体系质量状况备受关注。在2008年,热点词社交网络(Social network)、破产预测(Bankruptcy prediction)也在一定程度反映出了在2006兴起的社交网络开始对互联网金融领域产生影响,同时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学者也开始更加关注互联网金融领域公司的财务状况以及能否顺利渡过这次的金融危机。在2009年,成本(Costs)、治理(Governance)、行为(Behavior)这三个热门词能够体现出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学者讨论的问题从互联网金融企业能否继续生存变为如何生存,更加关注对成本的控制以及行业的治理,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缩减开支,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同时开始关注用户的行为,与行为金融学有了结合。到了2010年,热点词是政策(Policy)、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竞争(Competition)和体验(Experience),不难看出,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进入该领域,对该领域的风险管理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相关国家及部门开始逐渐设立政策以加强监管;同时,随着该领域的竞争逐渐加强,用户的体验也成为该领域的一大关注点。这一阶段,国内的“快钱”、“网汇通”、“云网”、“财付通”等在线支付平台也逐渐成熟起来,与已经比较强大的“支付宝”和相对成熟的“网上银行”开始展开较强的竞争。在2011年,银行业(Banking)、危机(Crisis)、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成为热门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传统银行业的冲击越发越明显,不少文献提到,银行业如果不创新和转型,将面临难以预料的风险,在这种情形下,研究者们更加关注银行业如何变革创新,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挑战。与研究领域相呼应的是在金融实务领域,国内外各大银行都开始完善其电子银行业务并力求创新。在2012年,投资回报(Returns)、中国(China)成为热门词,就是在这一年中,收录在WOS数据库中与互联网金融有关的中国学者发表的以及关于中国的文献增多,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中的一个亮点,很多经济学家开始更多的关注中国经济情况以及中国企业的财务特性和业绩表现(Lianto G.M. & Fukui R.,2004),同时在这一年,中国互联网金融实务的发展也可圈可点,电商企业涉足金融已成趋势并锁定供应链融资;电子银行业多元化发展,大部分银行开设电商金融服务,如建行上线“善融商务”、交行网城“交博汇”等;移动网银(手机服务)收入贡献日增;保险网销和虚拟财险也发展起来,如人寿联手快钱公推保险网销,“三马”联合卖财险也推动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变革。这些都表明中国互联网金融不论是在研究领域还是在实务领域都有着蓬勃多元的发展。
表2 按年份排列互联网金融领域高频热点词列表
年份 | 热点词 | 频次 | 中心度 |
2003 | Internet | 34 | 0.09 |
2004 | Networks | 113 | 0.23 |
2004 | Finance | 87 | 0.12 |
2004 | Model | 54 | 0.11 |
2004 | Innovation | 44 | 0.14 |
2005 | Firms | 31 | 0.16 |
2005 | System | 24 | 0.04 |
2005 | Technology | 17 | 0.10 |
2006 | Management | 51 | 0.19 |
2006 | Performance | 45 | 0.08 |
2006 | Investment | 21 | 0,06 |
2007 | Network | 31 | 0.13 |
2007 | Knowledge | 24 | 0.09 |
2007 | Markets | 23 | 0.12 |
2007 | Quality | 22 | 0.10 |
2007 | Health | 19 | 0.04 |
2007 | United-states | 18 | 0.10 |
2008 | Social network | 21 | 0.07 |
2008 | Impact | 27 | 0.10 |
2008 | Bankruptcy prediction | 16 | 0.09 |
2009 | Costs | 21 | 0.12 |
2009 | Governance | 20 | 0.01 |
2009 | Behavior | 15 | 0.01 |
2010 | Systems | 19 | 0.04 |
2010 | Policy | 19 | 0.02 |
2010 | Venture capital | 18 | 0.01 |
2010 | Competition | 18 | 0.02 |
2010 | Experience | 16 | 0.02 |
2011 | Social capital | 14 | 0.04 |
2011 | Banking | 12 | 0.03 |
2011 | Crisis | 10 | 0.01 |
2012 | Returns | 16 | 0.03 |
2012 | China | 15 | 0.00 |
上述的关键词共现分析是基于WOS文献统计数据并结合相关的具体文献展开的,同时辅以国内外互联网金融实务领域的热点事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研究热点、研究重心分析的有效性。从热点词在不同年份的演变可以看出,互联网金融由刚开始的重视网络发展,到关注金融创新、风险防范和政策监督,再到注重投资回报;未来的互联网金融所涉及的业务还将越来越全面,不仅仅局限于目前P2P融资模式以及手机银行等常见增值服务,在大数据浪潮下,数据挖掘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会降低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成本,带来较大的商机和获利空间。同时,相信各个国家(地区)和机构也会更加重视这一领域的发展,成立相应的监管部门及出台相关的法律规定对互联网金融行业进行引导和管控。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学术界和实务界将会有着更加紧密的融合。
(三)文献共被引分析
以WOS数据中的1 185篇互联网金融领域文献为对象,利用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可以把众多的分析对象之间错综复杂的共引网状关系简化为数目相对较少的若干类群之间的关系并直观地表示出来。Citespace软件开发者陈超美博士曾在论文中表示,通过文献共被引分析,一组突现的动态概念和潜在的研究问题即可用于探寻该领域的研究前沿(陈超美等,2009)。
在Citespace中选择“cited reference”为网络节点,术语类型选择Burst Terms,从其生成的知识图谱中可以看出,此次分析共生成了94个节点,104条连线,7个膨胀词。每一个节点表示一篇文献,节点向外延伸的不同颜色与该文献所在年份的颜色相对应,圆圈的厚度与相应年份的引文数成正比,共有20篇核心文献被显示出来。
运行获取时间线程图,如图4所示。由此可见,7个膨胀词分别为 “optimal”、 “trading”、“neural”、“venture”、“American”、“geography”、“blocks”,每一个膨胀词对应的线段长度代表其延续的年份。将每个膨胀词所包含的主要节点文献列举出来,由文献内容可以进一步理解和阐述膨胀词所代表含义。将近几年出现的“optimal”和“blocks”与相关文献结合起来可以发现,现有研究更多地关注于人的经济行为,以及如何构建有效的互联网金融系统以预防和控制风险。“neural”、“venture”、“geography”、“blocks”、“American”这几个膨胀词所含的文献中也都提到了风险规避和管理,这主要是因为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兴起依赖于互联网技术,互联网的风险叠加金融本身的风险使得研究者对此极其关注。目前该领域最受学术界关注的前沿话题正是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管控,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体现了互联网金融模式完善和风险管控的紧迫性。
相关的文献从若干方面对风险进行了探讨。在技术方面,互联网金融依托发达的计算机通讯系统,互联网金融系统的安全性将直接受到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性的影响;在业务操作方面,交易过程中有意或无意的操作失误都有可能给客户或者互联网金融机构带来损失;在法律法规方面,目前大多数金融领域的法律都是基于传统金融而制定的,并不一定适合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法律的不完善也将给该行业带来巨大的隐藏风险。不过从另外一方面来看,金融业也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更好地监管防控风险,比如通过数挖掘技术就能更好地把握公司的财务表现,从而对现有的或潜藏的财务风险进行更好的把控(Pan W.T.,2012);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做到每一个流程细节都有据可循,也会更有利于审计和监管。
所以说,互联网技术的渗入势必会给传统金融行业带来较大的改变,同时也会带来创新。信息处理技术的提升,融资交易方式的改变,都将给传统金融模式注入新鲜血液,而恰当适度的风险监控也会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有所保障。
表3 膨胀词所包含主要文献
膨胀词 | 篇名 | 频次 | 中心性 |
#0 optimal | 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 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 | 27 | 0.37 |
#1 trading | 7 | 0.15 | |
#2 neural | 8 | 0.18 | |
9 | 0.12 | ||
#3 venture | 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 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 | 27 | 0.37 |
16 | 0.11 | ||
18 | 0.15 | ||
6 | 0.12 | ||
#4 american | 7 | 0.00 | |
5 | 0.19 | ||
8 | 0.14 | ||
#6 blocks | 6 | 0.56 | |
4 | 0.12 |
四 进一步讨论
本文基于Citespace软件分析了WOS采集到的1 185条文献记录,通过国家(地区)及机构分析,得出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中美国的文献贡献率最大,而英国的学术研究影响力和控制力最大;通过关键词共现分析得出了从2003年到2013年十年期间每年的领域热点话题,并根据年份的演变总结了互联网金融领域过去十年的发展历程;通过共引文献分析、膨胀词分析及其对应的文献内容,探究了互联网金融领域当前的研究前沿是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管理与监控。上述的数据结果和分析结论将对我国研究者开展相关研究有所启示。我国的学者不但应该更加注重该领域研究的合作交流,努力提升国际影响力,而且也应该加强对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信贷市场、证券市场等全新课题的研究,完善和丰富现有的适合中国的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和资本市场理论,同时要更加关注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
结合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既能看到我国在此方面的巨大进步,也能发现其中许多亟需研究的问题。探讨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不得不提到阿里巴巴。2004年阿里巴巴创办了支付宝,从最开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逐渐发展,提供越来越多的金融和类金融服务;十年之后的2013年,阿里巴巴创立了小微金融集团,为小微企业无担保无抵押提供贷款,解决了大量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同样是2013年,余额宝上线,其不仅解决了支付宝大量沉淀资金的分配利用问题,也掀起了国民投资理财的浪潮;到了2013年底,由阿里巴巴牵头的国内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在线成立,其基于大量数据分析构建产品服务;而在本文最终修订的2014年,阿里银行获批牌照,其业务将涉及存款、贷款、汇款等各方面,这将是一家纯粹的线上银行。与之对应同时也可以看到:以第三方支付和移动支付为代表的互联网支付方式得到了迅猛发展,涉及的交易金额和交易范围迅速扩大,继2013年支付宝推出移动支付后,微信支付、Apple pay等也得到广泛应用,而指纹支付、空付等也在被讨论及探索;从“余额宝”的“一枝独秀”到现在的“百花齐放”,尤其是腾讯微信与“财付通”的打通,“余额宝”迎来了强劲的对手,与此同时,各大基金公司纷纷入驻淘宝,各大银行、保险公司也纷纷成立互联网电子金融平台;结合众筹概念的P2P互联网融资平台也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这些平台究竟是信用平台还是信息中介、其资金风险如何管控、平台方要不要托底等问题被广泛讨论,与此同时,政府对这些平台的态度也在不断地更迭变化中。相对于国外,国内的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引发了更多热议。在国外,互联网更多体现为金融创新的一种技术支撑;而在国内,金融业本身的改变难以跟上互联网的发展步伐,这也推动和造就了大量互联网企业主动出击去弥补和改善现有国内金融业发展的不足,这些创新尝试的同时也势必会带来一定的金融风险。可以,说极强的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是互联网金融的优势所在,以前被传统金融忽视的市场上,如小型企业、个人客户等,互联网金融都显示出很强的竞争力。然而,伴随着第三方支付、互联网理财保险产品、P2P融资平台的迅速崛起和迅猛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金融监管政策远跟不上其发展步伐,监管的缺失带来了很多的风险隐患,虚假融资、非法借贷等现象屡屡发生。如何完善该领域金融政策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何强化对该行业的监管,这不仅是我国政府相关部门面临的亟需解决的问题,也是我国学者们需要重点关注的研究课题。
互联网金融的热潮伴随着社会的巨大需求正在席卷中国,我们既面临着挑战,也面临着机遇。相信伴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和对其研究深入,创新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必将通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对中国经济的增长起到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原文刊《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5年第二期。为适应微信风格和字数,对部分原文注释有删减,请见谅,若需看原文或引用,请以正式刊登版为准。】
声明:
本微信内容均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杂志,版权所有。欢迎个人转载,如有媒体或其他机构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
扫一扫下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