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彼女》赏析、理解
2024-09-19 19:29

一直在找官方的分析,解读,但凡有个确定性的说法也不用靠猜测和推测,就能直接结案了

以下是本人的愚见,鼓起勇气分享一下,若有不成熟不正确的请大家多包涵,共同探讨

女1:永泽

女2:篠田

这个电影讲的是个悲剧性的故事,故事发生的起因:家暴,而悲剧本身就是通过故事给人们警示,传达给人们道理。

在这里要结合一些日本的社会文化背景

电影的两大主题:1、家暴的社会影响性、恶劣性、对受害者和子女的精神创伤,心理封闭,人生影响。2、同性恋群体的无法被理解,社会对于同性恋群体的排斥性、不包容性,被主流文化所边缘化。(这里女1女2哥哥夫妻处处展现着人们生存经历使得人们难以理解自己主观视角以外的人,互相理解不了,因为情感展现为主,最突出的还是同性恋的排斥)

这里需要自行查阅相关资料:1、关于日本的家暴2、关于日本社会对于同性恋群体的包容性(真包容假包容)3、国内外关于家暴的(包括我国)各种新闻4、家暴受害者的描述和感受,和脱离家暴后的心理创伤和由此引发的心理疾病,不良的精神状态5、家暴受害群体不愿离开原来环境的心理原因

电影的手法:将一个刚刚脱离家暴的受害者与一个不被社会所接受的同性恋两种思维方式的人,穿插到一起,以一种“对待生命最后一天”完全放松解脱的方式,互相倾诉心理,回顾着过往,这种心理倾吐式的疗愈,使得两人心里缓缓打开,同时的讲述两个人各自的心理情感,和令人难过又欣慰的结局。同性恋者一厢情愿的给予、包容和拯救,被家暴受害者由于家暴展现的绝望、无助、需要被拯救,却又习以为常的那种刚被“解救”处于过度期的心理状态。两个人通篇两种心理状态,直到最后(可能是我们云里雾里的原因)。

电影的两个人物的悲剧:女2号,家暴的原生家庭;家暴家庭的子女,又堕入家暴家庭的人物悲剧命运的轮回;没有爱的恶劣环境中使得她没有识别出爱的能力,也没有爱别人的能力;脱离家暴后的心理问题,心理疾病;女2本人对她的拯救者——一个同性恋的利用、不接受、偏向于社会性的排斥(通篇看不到她的心理理解,原著也是)

女1号,特殊群体,她心理对于自我定位非常明晰,了解并痛苦于来自社会的嫌恶,排斥(原著更加明显);她更悲剧于看上和选择的人是一个非同性恋也理解不了的超级直人(我真得说遇上女2就算是女1号倒霉);最重要的是就连自己去拯救的人都不愿意接受她(女2总是说和你在一起很累,笨蛋,愚蠢是因为她真的不理解女1的种种行为,搞不懂);还有,被女2抓住了她的“痛点”无情的利用(个人认为确实利用了)

种种悲剧足以引起人们对于这些社会现象的深思,警醒。

可见的两个人的生存环境(两个世界,两种思维)

女1:家庭环境很好,家人非常有爱尤其是哥哥,前女友非常好,处在一个非常好非常和谐稳定的环境里,女1的人格:坚强、坚韧、善良、敢于面对、承担一切、对事物理解明晰透彻的人(比如:知道异同点但又能使得和谐共处的人,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开阔豁达、情种、有坚定追求的人、对女2无限包容纵容的人

女2:家庭环境恶劣,贫穷,没有自尊、人权(订寿司那段的台词),无力逃脱环境命运轮回,思维、心理和行动受到束缚,习得性无助,怯懦,习惯性逃避

明显的是女1从自己的生存环境出来,去拉一把女2出她自己的实际环境和精神环境,女2自己不出来,靠着巨大外力的拯救到底付出了多大的代价?

这两个人其实十分匹配的黄金条件因素:两个人都有巨大的情感空洞

需要被爱

彼此互为生存的全部意义、精神支柱

无路可退

都不被接受

电影和原著,两人到最后感觉始终匹配不上,本质原因:女2接受有困难,心理对同性恋有抵触,和女1言行不顾忌到她的心理,对她的心理刺伤远大过帮助。是否也在加重强调女1号的悲剧,女1的结局像是一种对同性群体的悲悯

原著的标题《群青》(如果有官方的答案也不用猜来猜去还不知道对不对)

标题一般应当与内容呼应,互相渗透(例如《白夜行》、《人间失格》、《解忧杂货铺》)

按照这个思维理解:(猜的不对请见谅)

1、群青色:天然群青是及其稀少珍贵的颜色,就像女1的世间少有的、弥足珍贵的情感。

日本热衷西洋艺术,群青在油画中常被用于圣母玛丽亚的外套上,是否暗示拯

救(女1 的外套,车的颜色,片中很多蓝色,不知是不是我多心)而基督教又

是排斥同性恋的,即便拯救也是被排斥的(是不是我想偏了?)

2、淤青的意思:这样理解,全身的淤青,也是一种家暴明确线索,标题跟故事更相符合,有关联性

3、还是其他什么意思……

大家都不喜欢的中间出租车那段,电影原著不同。按电影版的来:

导演和编剧或许想传达什么,出租车司机自己的身份介绍重点:打了老婆和孩子,还被执行了保护令,那这是什么样的人:家暴男,表面上看不出来的那种。女2的表现呢,感觉女2心盲,分不出是非善恶,谁对她真的好,更为重要的是,一个被家暴的人听到关于家暴的事竟然习以为常,可以容忍,并不排斥,走的时候还礼貌说谢谢,对比下女1。这太伤人了,家暴是“正常”能接受的,而同性恋没伤害任何人却要被排斥。

大家接受不了不理智的杀人行为:

我们普遍感受是即便他家暴,她也不应该杀人。我们看待家暴过于客观和理智,要把自己代入进实际情况体会一下,就会感觉到,自己要是帮忙的话估计就是赌上身家性命的,容易被反杀。

大家搜一下社会新闻,国内的,一般受害者只会逃避,沉默,不面对,那么反过来如果面对家暴看看新闻里的结果是什么? 你死我活,流血。就像电影里这样的结果,这是真实的情况,很真实。

如果你的亲人被人家暴,你会坐视不理吗,前段时间不是刚有一个高中生失手杀死家暴姐夫的新闻吗,所以面对的话就是“冲突”,你死我活。(电影里酒店场景原话:不是我先生死就是我死)。如果我们是必须面对的那个人,这种事情真的很棘手,因为我们都会为了保护我们的亲人,爱人而奋不顾身吧。我们国家社会制度很好的我们需要选择报警哦。家暴问题国内国外都常上新闻,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是个世界性的问题呢。

电影《教父》里面康妮的丈夫一个家暴男,即便她是教父的女儿,有那样令人畏惧的大哥,还是家暴不停止,家暴男的结局被二代教父杀掉,要说的是家暴题材影视剧中总是有提及。家暴别人的人是真正死在世人人性的正义、公正之中的。

与我们经常看的情感类电影感觉异同

如果是主要讲爱情的电影一般会是,两个人相遇,慢慢愿意互相深入了解对方,接受认同彼此思想上出现交集,愿意成为伴侣,最后和谐大结局(观众心里舒适)。

这个作品原著女2 对女1前女友说觉得同性恋处境可怜,是个可怜人。包括电影到最后也是怪怪的感觉,这两个人的思维就像两条平行线,没有交集。虽然心里上不太能接受,但可以共处在一起,女1因为喜欢,不愿离开,女2怕孤单、怕被抛弃、飘零一人,就是这么在一起的?心里有点咯咯愣愣的。

女2保留的零钱和小票,两个人对此的理解貌似不同:

我们会保留的东西,1、触及情感的2、对于“自己”来说意义非凡的(比如证明自身价值的奖状、奖杯,或者获胜的战利品)

这里面注意的是电影和原著都提及的“粗神经、神经大条”我们很少用这个词,具体指的就是说话做事想不到别人的感受,女2她是比我们想象中还敏感的人,贫穷你不能直指,被家暴你不能直指,自己没钱买跑鞋去偷窃还被抓你不能直指,自己糟糕的人生运势你不能直指,你可以选择默默帮助(正是她希望的),但不能说我可怜,更何况因为弱点被迫接受“交易”。确实是女1做事没有顾忌太多,只是急于帮助,反而直接刺伤女2自尊心。原著更鲜明看出每个人都很难察觉与自己不同的人最在意什么。(例如我们上学的时候每班都有“特困生”,你可以选择默默帮,默默体谅,就是不能敲锣打鼓、居高临下的帮他宣传。所以帮人真的不是那么容易的,话说回来绝大多数人都能感觉到善意的。)这里也可以看到,人们经历不同处境不同,互相理解的难度多么大,即便那么努力的。女2要求的其实比较高了,她一定要别人以她的处境体会到她的脆弱敏感,绝对不能提及的痛楚,才会认为你和我是同一个立场的,既要理解又要全面支持。女1说既然要卖(脱口而出)就卖给她,要直接买下人家确实侮辱人了。个人感觉女2被恶劣心境束缚时间太长了,被什么东西封闭住了,确实需要人有耐心的把她拉出那种困境,重新建立新的环境,想想这巨大的工作量和时间,愿意冲进去的真的是天使了。(家暴的心理创伤很多人都需要多年吃药维持着。)

女1,活脱脱一个情种,带着感情的去理解,保留十年的钱,觉得她好像是在乎自己的。

女2,貌似觉得那是一种战利品的感觉,这貌似她的心境,宁可还钱也不接受女1,当初帮她付学费是有条件,像是一场对赌协议,接受对赌的人只有心里上尽快还钱的压力吧,会把另一方当做帮助她的人吗,只会当做剥削者吧,女2当初很可能把这看做一场交易,没有情感,只有博弈,最后的结果就是咖啡厅那场戏,女2 赢了女1,靠着自己的“实力”赢的,那一刻她是有价值的(老家参观那场戏中所说,“卖给了出价最高的人”),那一刻是她人生中自我感觉最有价值的时刻,价值最高的时刻。当时还钱时候对女2自己应该是有非常独特的意义,既有赢了的收获感,又有对自己“现状”的满足感,与女1同样不为钱发愁的对等感。所以那个钱感觉就像是战利品,或者是对自己人生最高光时刻的怀念。她意识到自己的低价值是她自己环境中的“家人”告诉的,对待她的,低自尊的,但在女1“蠢女人”那里她是有平等交谈的权利的,甚至是被仰望膜拜的对象,零钱代表她凭自己魅力实现的高光价值和带有命令者支配者性质的人权,所以女1一说她可怜那么为她做的一切就等于在施舍,为她做一切不是因为她是独特的她本人和对她身为人的情感,而是可怜(=侮辱)(我们想象一下,一个我们自以为处的很不错的亲属有一天突然和别人说对我们很好是因为我们没有亲人,很可怜,估计我们会五雷轰顶吧。[女2自以为掌控了女1的掌中之物未必在掌握之中])。在电影和原著中一提及她可怜她就“原地爆炸”。

看看对赌双方都得到什么了,女2先获金钱支持,顺利毕业,找到有钱老公一个新的家庭,把钱一还,全身而退不再联系。女1本想获得与女2交往的机会,结果人家结婚了,退个本金,连利息都没有那种,反而有点恨自己,整个是输掉了女2这个人。

原著第33话第3页:“我好嫉妒你大小姐,蔑视你对我的迷恋是支撑我前进的动力”(又要高人家一头,又要人保持与自己的迷恋关系[被崇拜地位],夺笋;=必须有这么个人,我既可以随便相处的,又“低我一头”使我获得价值感的=与你相处能让我意识到自己的价值感=用你还看不上你;夺笋夺笋,你细品)

女2不愿承认伤害过、刺伤过她的女1的行为是一种善良。(例如应聘模特的人被hr或经纪人委婉告知不要选择这个行业,你最好试试别的行业。是好话来的,但是没人会衷心接受更别提感谢了,就是这种刺伤感吧。)

梳理下,从前是女1居高临下用钱“侮辱”女2,从毕业后到后期关系反转成女1渴求女2,勾勾手指就上钩的。心境的转换就是,一个曾经侮辱你让你抬不起头的人或事物,当你有能力得到他们时,你会从心底里藐视、蔑视、轻视他们,觉得不过如此,无足轻重。

对同性恋群体的排斥感

1、对于女2来说:咖啡厅的还钱是带博弈性质的交易,利用女1杀家暴丈夫更是一场没情感的交易(原著开头交代很明显)。对于女1来说,两次都是因为情感。不理解体现在许多台词上,例如:你为什么不生气;和你在一起真累(一般直男弄不懂女生心里才说);用尽了29年来全部的运气,自尊,人权最后剩下的只有你(=最后剩下和你这种人在一起),真惨啊;你是笨蛋吗;通通是女2觉得难以理解,难以搞懂发自内心脱口而出的。而所有的纵容和宽容,甚至两次帮助都因为女1喜欢她,才关注她,愿意深入的了解她(不然谁有那么多闲心)。

2、开始两人开车出逃:一个理解成私奔很开心;另一个因为怕孤单,不想一个人,一心拉着对方一起自杀(因为女2觉得女1身为这种群体很可怜,后来看见人家有家人的鼎力相助发现最可怜可悲的还是自己,错误的以为别人可怜是自己的错误)(抑郁的人拉别人死是帮别人解脱之前听说的)

3、咖啡厅还钱:宁可还钱也要逃离你这种人,我可以凭我的能力开始新的充满希望的生活,但不是和你这种人一起(我有我的贫穷窘迫的弱点、黑历史,而你也有你难以言说的致命伤,而我现在不为钱烦恼了,我们俩也就半斤八两)

4、学校同学们谈笑告诉女2小心同性恋的那个镜头也是群体对异类的排斥。

5、开头女1说想要你的妻子,女2丈夫直接说她是变态。

6、女1 哥哥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劝女2的时候,你突然发现这三个人,谁都不理解谁。

7、原著其实写的就更加直白,连大妈都很嫌弃。女2也说过。明显的标签就是“很恶心”

女2让女1背叛了自己友爱的生存环境,而女2的不愿接受让女1越发痛苦,再加上犯罪退无可退的痛苦,进退维谷,而不是我得到了你的心你的支持,人杀了也值了的那种对自我行为发自内心的认同。

女1 为啥又报警了

女1只是想和女2在一起而已,而且她没有理由去死,一起死是女2的想法,女1愿意陪着。

女1是享受生活、珍惜生命的那种性格,为人坚强,果断,很有担当,敢于面对的人;如果女1情绪化痛苦的话只能是因为杀人的痛苦,和女2的排斥,别人排不排斥对她来说是次要的,短暂性的难过,这点她很清楚的。个人认为女1应该是弄清楚了女2对生活绝望的比较重要的一个心理问题(缺少温暖的家人,很飘零),所以有那个台词:要不要做我的家人。这样也是给女2一个重新来过的机会(新晋家人要再死了女2真的不用活了)。如果可以选择女1当然希望女2活着。女2虽然绝望,嘴上也说要去死,但一到面临绝路的时候她就犹豫不决,车站那场戏女1说了两个绝路让她选,她选第三条生路;最后激情戏给她机会下手又下不去手,女1是不是看出来女2有求生的心理,所以果断自己做了决定。

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她们都活着或许观众心里不会太过失落,犯罪后接受法律惩罚属于符合社会原则

女1从头到尾都在打算一旦被捕或自首就说是自己挟持、自己拘禁女2的,全自己扛了,细思敬畏。

最后我庆幸自己好好的正视了这部电影,不然可能永远不会注意到那么多根本不是问题的问题,尤其是更多的了解了家暴受害者的处境。也希望没有歧视,排斥,朋友有难的时候互相拉一把,人们之间互相包容理解一下,别错过对自己好的家人和朋友。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彼女》赏析、理解】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3jjewl.riyuangf.com/quote/22787.html 
     行业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迅易网资讯移动站 http://oml01z.riyuangf.com/ , 查看更多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