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热搜”的把关标准考察-武大国际法评论

   日期:2024-11-01     作者:caijiyuan       评论:0    移动:http://oml01z.riyuangf.com/mobile/news/105.html
核心提示:五、讨论与结论(一)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本文采用批判算法研究的视角,对微博热搜的算法把关标准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微

 

微博“热搜”的把关标准考察-武大国际法评论

五、讨论与结论

(一)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本文采用批判算法研究的视角,对微博“热搜”的算法把关标准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微博“热搜”的算法价值要素主要包括时新性、流行性、互动性和导向正确。以上要素反映了微博关于“什么应当算作‘热门’”的假设,其价值观被推向了“上游”阶段:无论是数据来源的界定(如保留“可信用户”的搜索,排除“刷榜”数据)还是指标的设定(如“热搜热度”“传播热度”“互动因子”和“话题因子”的定义及测量方式、各个价值要素的权重),都在算法的设计和编程阶段被转化为了可操作的指令。 

算法的创建并非出于中立目的,而是为了创造价值和利润,以某种方式助推行为或构造偏好,或对人进行识别、排序和分类(Kitchin,2017)。尽管中西方平台媒体都以盈利为主要目标,然而本研究揭示了中国语境下平台媒体算法价值不同于西方的独特一面。尤其是在宣传新闻主义观念的指导下,导向正确要素被纳入中国平台媒体的算法设计价值。除了微博强调“更高的价值标准和更大的责任担当”(微博管理员,2018)之外,快手CEO宿华(2018)表示要“用正确的价值观指导算法”,今日头条CEO张一鸣(2018)也承诺要“将正确的价值观融入技术和产品”,这与其早期的定位——“没有采编人员,不生产内容,没有立场和价值观,运转核心是一套由代码搭建而成的算法”——形成了强烈反差。 

Anderson(2013)提出了算法新闻学研究的六种社会学路径:政治和公共政策视角、经济视角、制度和场域视角、组织动力学视角、文化-历史视角以及技术与新闻视角。其中,第一种路径关注新闻业所处的政治情境,尤其是“公共政策决定如何促进或限制算法新闻的发展”。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中国语境下政治力量对算法新闻的规训。

此外,本研究揭示了“人机联姻”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的复杂性。尽管微博表示将放弃纯粹的算法模式,引入编辑人工干预模式,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不遗余力地建构和完善以“机械中立性”和“计算客观性”为核心的合法性话语。微博使用了一系列策略来使“热搜”生成过程看起来浑然天成且不可避免,包括人气值的实时更新、搜索框提示“大家正在搜”、以及“呈现”“反映”等修辞的使用。 

根据批判算法研究的已有文献,算法把关并不是对公共讨论镜子式的“呈现”和“反映”,它也在“引导”和“形塑”。“‘原始数据’是一种修辞”(“rawdata” is an oxymoron)(Gitelman, 2013),平台媒体使用的采集机制决定了它最终能够获取什么样的数据。正如威廉斯所指出的,“群众是不存在的,所存在的只是把人民视作群众的方式”(Williams,1958:300)。相应地,“大家正在搜”中的“大家”是不存在的,所存在的只是“热搜”算法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大家”的建构。Gillespie(2014)称之为“计算的公众”(calculated publics),即人们只能通过算法生成结果(如“热搜”人气值)来感知“大家”的存在,然而其具体构成是模糊的、不透明的,且可能存在偏见。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最新资讯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图文
最新资讯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