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ption="编辑提供的本地文件" sourcename="本地文件" />
4月25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游客从白宫附近一辆食品售卖车旁经过
文/《环球》杂志记者 刘丽娜
编辑/马琼
当地时间5月15日,美国劳工部公布,美国4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4%,核心CPI同比上涨3.6%,均符合预期,分别较上月下降0.1、0.2个百分点,在此之前该数据已连续4个月双双高于预期。剔除食品、能源、住宅后的“超级核心通胀”环比增速为0.10%,低于前两个月的0.13%,显示通胀压力有所缓解。
对此,美国总统拜登第一时间在一份公开声明中表示,“应对通胀和降低成本是我的首要经济工作重点。”他同时承认,“我知道很多家庭在挣扎,通胀率自高峰期已经下降60%,核心通胀率降到3年来的最低水平。但物价还是太高了。”
事实正是如此,对于美国普通民众来说,高物价问题依然突出,并已经成为影响拜登连任前景的一个重大变量。
另据美国商务部今年2月公布的数据,2023年全年,美国名义GDP约为27.36万亿美元,与上年相比,剔除通胀因素实际增长2.6%。以2023年美国人口3.35亿计算,美国人均GDP已达到约8.17万美元。在全球范围看,近年来尽管受到新冠疫情、地缘冲突等多种因素影响,美国仍然是GDP总量和人均GDP水平均位于全球前十位的唯一一个超大型经济体,美国不仅在一众发达经济体中“一马当先”,而且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增长的“明星”。
但即便有这样数据亮丽的经济成绩单,民众的实际“体感”却是另一番滋味。《环球》杂志记者在和一些美国人,以及在美国长期生活过、近期又重返美国的一些外国居民的采访交流中发现,具体到日常生活中,美国中产阶层的生活质量发生了“明显落差”。
“今非昔比”,谈到与普通人日常生活关系最密切的“衣、食、住、行”四件事,以及教育、养老等基本需求,多名受访者不约而同发出这样的慨叹。
美国经济的真实情况究竟如何?生活在其中的美国人,尤其是中产阶层的体验和感受,无疑是评估美国真实经济状况的一个重要参考。
衣食住行“压力山大”
家住美国东北部马里兰州、现就职于美国军工巨头雷神公司的格雷斯告诉《环球》杂志记者,与新冠疫情前相比,美国人的生活成本确实涨得越来越令人难以接受。
先从吃的方面看,食品价格比疫情前明显上涨。格雷斯说,与疫情前相比,超市菜价涨幅达到10%~20%。对于有一些储蓄的中产阶层来说,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冲击相对来说不是很大。但如果缺乏储蓄,或食品支出占收入比例较高的人群,食品涨价已经是一项沉重的负担。
曾长期在华盛顿特区工作的一名中资机构员工刘先生以自己常买的一款鸡蛋价格作对比说,2019年,这种鸡蛋每盒(12枚)的价格为7.99美元,现在的价格是10.49美元,涨幅为31%。而在2022年物价最高时,曾达到11.99美元,比疫情前涨幅达约50%。
几名受访者都表示,在美国,现在外出去餐厅吃饭的成本大增,感觉有30%~50%的增幅,不仅菜品价格上涨明显,小费涨幅也很惊人。5年前,在美国普通餐厅吃饭,给服务员的小费比例通常默认为消费额的10%~15%。但现在,小费的比例已经默认为20%左右。一名在加利福尼亚州工作的科技公司员工说,在加州很多餐厅,小费的比例甚至高达28%。“与以前相比,我们现在很少外出吃饭。”几名受访者有此同感。
穿衣方面,格雷斯感受到的价格涨幅大约在5%到15%之间,这样的幅度尚可接受。
住房方面,格雷斯介绍说,“我们家庭比较幸运,因为在贷款利率最低的时候做了贷款重置,调整到30年期房贷每年2.25%的固定利率。”她说,如果是现在买房,肯定买不起了。地产经纪业内人士表示,美国房地产市场在高利率的环境下预计还要低迷一段时间。即便利率降下来,原先持有低利率的业主也不愿意轻易出售房屋。
出行方面,据曾在世界银行工作的经济学家马克叙述,现在感觉非常贵,尤其是与酒店等服务业相关所需的费用很高。像纽约、波士顿这样的大城市,非常普通的宾馆也要大约300美元一晚。而10年前、5年前,这类宾馆的价格可能不到现在的一半。
度假消费方面,很多美国中产阶层现在更倾向于前往欧洲,因为赴欧洲旅游的费用即便加上国际机票的支出也比美国便宜,而且旅游体验更丰富有趣。
为未来生活省钱
除了餐厅小费,包括理发美容等各种服务性行业,消费价格涨幅就更为明显。“凡是和人工有关的事情都比以前贵了很多,感觉至少增加了30%。”马克说。
“对我们而言,现在最大的压力来自学费。”谈到即将上大学的孩子,格雷斯感到相当无奈。“像我们这样中产家庭的孩子,一般不会拿到任何按需提供的奖学金,自己掏钱还是非常吃力的。”
格雷斯的女儿今年申请到一所心仪的私立大学,学费为税后1年9.2万美元。周围收入相近的朋友会尽量选择让孩子去公立大学,因为公立大学每年学费只有约2.5万美元。“但孩子喜欢我们能咋办?未来几年,家里的存款几乎都要花在她的学费上了。”
格雷斯的家庭年收入约为20万美元,这个收入在美国社会,通常被认为属于较富裕的阶层。谈到10年前、5年前的生活质量,她不免感叹,“美国的生活成本持续上涨,已经让人难以承受,所以我们宁愿省吃俭用,也不打算降低我们每年存在退休账户里的钱。打算60岁退休后,去别的性价比高些的国家养老。”
学生贷款问题是美国民众财务状况不佳的一面镜子。自2021年上任伊始,拜登政府就开始推动减免学生贷款议程。今年4月8日,白宫发布的一份关于学生贷款减免方案的最新事实公告称,如果拜登政府的计划得到落实,预计将有3000万人的学生贷款压力得到缓解,显著减轻个人与家庭财务负担。其中,85%的社区大学借款人会在10年内得到债务免除。目前这项政策受益最大的将是拉丁裔和黑人族裔。
学生贷款的债务规模及其带来的压力,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美国普通民众糟糕的财务状况。但由于共和党阻挠,拜登政府的这项议程进展缓慢。沉重的贷款压力仍然困扰着大量美国人。
众所周知,“不存钱”是美国人的习惯。几十年来,美国的个人储蓄率长期维持在相对较低的3.2%水平。个人储蓄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个人收入储蓄与个人可支配净收入之比。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BEA)的数据显示,2024年2月美国个人储蓄率为3.6%,远低于2010年至2019年间均值6.2%的水平。
从几名受访者的实际感受,不难看出目前美国中产阶层的生活水平较疫情前已显著下降。而且由于生活成本大幅上涨,不少人甚至不得不借贷度日,由于当前信用卡的利率高达20%~30%,坏债率据估计已超过10%。更令人担忧的是,有人甚至选择从房屋抵押贷款中支取资金以应对日常开销,该做法显然缺乏财务可持续性。
“财富效应”拉大财富鸿沟
股票市场是给美国民众带来所谓“财富效应”的重要机制。然而,热闹的牛市背后,美国人的贫富差距正在持续扩大。
近5年来,美国股市涨幅引人关注。从2019年6月1日到2024年5月1日,道琼斯工业指数从26599点涨到约39918点,涨幅为50%;标准普尔500指数从2941点涨到5312点,涨幅约81%;纳斯达克指数从8006点涨到16730点,涨幅约为101%。
从5年来的三大股指涨幅可见,以高科技公司著称的纳斯达克股市更受投资者追捧。在科技股中,苹果、谷歌、亚马逊、微软、英伟达、特斯拉和“元”(meta)等科技“七巨头”赚到了股市上涨的大部分红利,与之比较,代表美国传统产业的上市公司基本盘涨幅表现相对平庸很多。
有证券分析人士表示,股票市场这样的财富集中与风险追逐,让人感觉是全球资本在进行一场“豪赌”——赌以七大科技公司为首的美国科技业能否爆发新一轮的科技革命。
但一个关键问题是,“七巨头”的股价上涨还能持续多久?有人认为现在美国股市存在严重的“AI泡沫”。泡沫将于何时或者以何种方式破裂,已经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关注。
而硅谷近年来创造的“科技富豪”群体进一步拉大了财富鸿沟,使得原本就显著的99%与1%之间的贫富差距愈发凸显,这一现象也受到越来越多观察家和社会舆论的广泛批评。
多家研究机构数据显示,美国的通胀水平在今年内甚至更长时间很难回落到2%左右的理想水平,而是将继续维持在3%左右。美国商务部当地时间4月25日公布的首次预估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美国实际GDP按年率计算仅增长了1.6%,增幅较2023年四季度的3.4%明显收窄。如果全年经济增幅低于通胀水平,这将意味着美国民众的财富将持续被动缩水。
根据经济学家罗格夫和莱因哈特在《这次不一样:800年金融危机史》中的研究,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政策制定都倾向于把国家债务最终通过通货膨胀的方式转嫁给民众承担。
由于长期缺乏财政纪律,美国联邦债务已经超过34万亿美元,其规模预计将超出2024年美国GDP的123%。如此沉重的债务负担如何化解?或许最终还是不可避免地由普通民众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