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界面中的文案(二)——最小成本提升用户体验的方式

   日期:2024-12-26    作者:shead 移动:http://oml01z.riyuangf.com/mobile/quote/35315.html

这里所说的界面文案,主要是界面中的,提示文案(包括短信文案),控件中的文案,功能或者运营入口的引导文案
前一篇文章:优化界面中的文案(一)

优化界面中的文案(二)——最小成本提升用户体验的方式

怎么让人看到这些文字呢?这主要是视觉层的问题。

如果你想要强化它们,就请考虑以下几点:

  • 文字容器的形式(例如:模态弹窗,浮层,按钮,运营图片,提示块,纯文本等),容器的大小;
  • 文字大小,字体,颜色,留白;
  • 周围图片或者图形的吸引力;
  • 动画效果;

反之,为了平衡界面中的各个元素,也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弱化。


  • 保证识别度

这是基础的要求,人人都知道。

但是,视觉设计师可能为了美化页面,或者依据现成的 UI 规范,而给出了不合适的方案。这个时候,你要么能和视觉设计师交流达成共识,要么给出有说服力的证据和对方沟通。不要把这完全当成视觉设计师的工作而立马妥协了。


  • 保证说“人话”

实际遇到的问题分为三类:

1.文案写得“像代码语言”或者“感觉诡异”

这个问题,不好用语言描述,就直接举例了。


2.文案写得太“文艺”,让人看的云里雾里

本来的初衷是想把文案写的更有人情味,情怀,诗意一点,但是弄巧成拙,让人无法直观的识别和理解其意思。

情感化是一个文案设计的高级目标,但是要确保主要的信息能传达和表述到位。


3.文案写的有歧义

即容易让人产生不同的理解。

这类问题的关键点在于,能否发现歧义问题。

业务方,产品经理,设计师由于长期做相关项目,很容易陷进固定的认知中,无法敏锐的发现问题,或者只是知道这个问题的存在,但对于这个问题的发生频率和体验伤害程度,无法深刻的感知。


  • 少一个字,就多一点可能最终看完和吸收

在大脑中理解信息这件事情,有一个前置步骤,就是吸收信息。在看到这个信息的前提下,让这些信息以更容易的形式输入到大脑中,必须要做的事情,既包括前面说的,保证文字识别度,保证在各个情况下都在说“人话”,还有一个优化的方向就是,减少接收信息的量,这里即减少文字的字数。

具体操作方法:写出你想要表达的意思相关的所有句子,在保证表达完整和无歧义条件条件下,一个字一个字的尝试删减,删到不能再删。


  • 考虑实际中的边界情况

在方案设计时,需要多和工程师当面沟通,列出所有的展示情况,比如第一次操作时的情况,第二次操作的情况,倒数第二次操作的情况;或者是看在不同屏幕下因为间距的变化,是否导致文案表述有问题。

对于这些边界情况的审查,最好集中一个时间,大家当面讨论,确认优化方案和开发成本。有时候界面上虽然是一个字的修改,但可能,对后端的数据开发的工作量是很大的。


促使用户产生预期的行为,会有很多因素影响,摆放的位置,图片的质量,视频效果等。这里我们只说文案。


用户体验终究是一种对产品和服务,感性的认知和经历。所以需要从最终的感受来走查界面文案。

  • 提供安全感,控制感

  • 赋予行动的意义和原因

“要我做可以,得给一个理由,什么理由都行” 忘了摘自哪里了,具体解释为:人是一种追求意义的生物,做任何一件事情,或者接受任何一件事情时,都必须给出一个说服自己的理由,即使这个理由很扯谈。

文案层面的主要能做就是,换个友善的语气,“安慰”用户。


前面提到了短信的例子,事实上,当前我个人,在交互设计师的日常工作中,没有专门介入到这部分文案的撰写工作,但是,我认为它是app 衍生出来的一个页面,和 app 的里的页面同样重要。也是有几个需要考虑的点。

比如:

1.如何把最重要的事情在,头两句说清楚

因为它们会出现在手机的锁屏上,通知中心里,短信列表的摘要里。

2.短信内容和 app 内容的一致性问题
3.把短信的内容说清楚

在140个字符内把复杂的事情说清楚,这是个技术活。

4.短信的应用前景

短信这个东西依赖于运营商,从长远来看,它是要被企业淘汰和替代的,但是就当前来看,你还是得用它。


iOS 平台中各类应用的模态弹窗(包括系统自带的),在大部分情况下,其操作按钮还是用的默认的“确认”文案。

但仔细一想,各个场景的语境不同,仅仅是一个“确认”或者“关闭”操作就能很好解释当前的操作吗?其实,我们不难找到更好的词,去解释下一步的操作。这里的问题,不是一个技术实现难度的问题,只是一个意识问题和认知问题。

但是,对于当前大趋势的 O2O 类产品来讲,其天然存在信息流,任务流被隔断的场景。极端场景下的功能和反馈提示,可能是不是核心竞争力,但是绝对是关乎于用户口碑。我们坐在办公室里,YY 出来的不重要的信息,可能在线下的使用中,在特殊情况下,就是让用户骂街的原因。

举例:之前合作的PM,曾在朋友圈吐槽过,被自己做的功能坑了。具体原因是当初在功能设计时,TA认为某个信息不重要,于是要求在页面中弱化,结果在假节日的使用高峰期中,阴差阳错的被自己做的功能坑了。

我的看法是,实现一个牛逼功能或者比较完善的产品当然是最好的。但当功能和产品,不能很好满足用户预期时,请认真考虑一下各个情况下的文案设计,去清晰的解释当前状况,给出行动建议,缓解用户的负面情绪,而不是草草了事。


很多产品经理和设计师也许不会深入想到的,一个更加细节的点——通过文案撰写,最大化的维护公司的品牌。

如果,用户在使用你的产品过程中,已经感到不爽和挫败感了,缓解和替代为其他情绪,是一种解决措施,比如使用诚恳逗逼的语气+有趣的插画和动画。另外,你还可以考虑一下,转移负面情绪的发泄对象。

比如:用户因为某种原因,不得不进行退款,而ta购买的产品是第三方合作商提供的,所以在退款流程中,是需要打电话到第三方的客服,电话取消订单的。整个过程会比自家的产品退款要麻烦很多。这个时候,最好在解释说明的文案中,写清楚:“由于第三方合作商(XXX)规定,所以您必需………” 而不要傻傻的写上:“由于公司系统原因,……”。


当产品的发展壮大之后,很多环节就不是一波人能完全控制的,尤其是现在的互联网产品,不仅仅是一个软件,还包括线上的各种衍生的相关功能,内容和线下的服务等。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可参考的统一文档,帮助在各种人员不同环节中,使用一致的文案和话术。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评论 0
0相关评论
相关最新动态
推荐最新动态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