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所高校警告:用AI写论文可能无法毕业?

   日期:2024-12-26    作者:shxlzscl 移动:http://oml01z.riyuangf.com/mobile/quote/43780.html


大家好呀!鱼仔学姐又和小伙伴们在评论专栏相遇了。这一期的专栏我们聚焦近年反复被讨论的AI写作话题。目前临近毕业,毕业论文成为一大热门话题。我们今天就看一看AI与毕业论文写作的相关议题。我们将从人民日报的一篇评论中赏析评论的立意、观点、结构,以及相关知识,有意识地引导大家学习评论写作的技巧。接下来,我们就开始吧!(上期回顾:“王妈”事件会考评论?官媒发话了。

多所高校警告:用AI写论文可能无法毕业?



《跟着主流媒体学评论》栏目便致力于此。本栏目聚焦时事热点、社会热点、痛点,剖析主流媒体的相关评论作品,包括但不限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网、红星新闻。


每期内容分为“事件梗概”、“主流媒体评论赏析”和“鱼仔述评”三部分,通过对评论内容的精选、观点的提炼、结构的梳理等等方面进行述评,帮助新传学子提升评论写作技巧,以及开拓思维能力。


当然,在初步学习中,“拿来主义”是十分有效的。模仿是学习的第一步,因此一些金句和观点也会标注凸显出来,方便同学们借鉴使用。


此外,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吸收一篇优秀评论,我们将在评论全文中进行具体的批注,包括对立意的批判、观点的解释、框架的解析,甚至是遣词造句的基本技巧。


我们将以最细致的评论解读带领大家从入门到深入,最终达到应试,甚至是超过应试的水准。


与此同时,每一期我们都将开放三个免费的批改名额(邮箱随机抽取于幸运同学),按照下方提交方式进行提交,有机会获得一对一精细批改哦!


■写作内容:根据以下事件撰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评论

■提交格式:word文档,命名方式为“任意门评论专栏打卡04”

■提交地址:xcrymsw25@163.com

■截止日期: 2024年6月13日中午12:00


01 事件梗概

(新闻来源:新京报【有删改】)


毕业季来临,2024届高校毕业生陆续进入论文答辩阶段。近期,湖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福州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高校相继发布通知,称将在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审核过程中试行加入对文章使用生成式AI风险情况的检测,其中,部分高校约定了使用范围与比例。


比如,中国传媒大学本科生院下发了《关于加强2024年毕业论文(设计)中规范使用人工智能管理的通知》。随后,该校多个学院出台了规定细则。其中,该校继续教育学院在细则中要求,学生须明确披露是否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使用,须述使用方式、细节,包括模型/软件/工具名称、版本及使用时间。涉及事实和观点引证的辅助生成内容,须明确说明其生成过程,并同时在毕业论文(设计)相应位置具体标注,确保真实准确和尊重他人知识产权。


湖北大学明确,如发现该论文检测结果为“AI代写高风险”,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修改。天津科技大学明确,若本科生毕业论文中生成式AI检测的结果超过40%,学院将向学生发出警示,并要求其自查自纠。


大庆师范学院教务处明确2024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AIGC检测结果与重复率检测均应在40%以下方可进入答辩环节,否则不予答辩。还有学校表示:“人工智能工具仅可用于文献检索、数据处理等辅助工作,严禁直接应用于论文撰写。”


图/中国传媒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官网截图



02 主流媒体评论赏析

(来源:人民日报)


今天这期评论的结构和我们之前讲的不太一样,但整体写作是十分流程的。具体按照以下逻辑进行论述:


✪新闻事件引入

✪观点1:AI写作有利有弊(利弊分析)

✪观点2:学术写作有长期的规范和积累,AI能辅助也能“翻船”   

✪总论点:AI学术写作“应用不等于滥用”,需要规范

✪观点3:(提建议)给出规范AI学术写作的意见

✪结尾:倡导人机和谐“共舞”,“呼吁式”+“总结式”结尾


AI浪潮来袭,写论文这件事能不能“人机共舞”?


解读:这个标题仍然是我们前面提过的“事实+观点”的标题哈。作者在这里用了一个比喻,人机共舞暗指与AI一起合作。如果标题里是在提出疑问,那么在正文中肯定就要解答疑惑。这个前面几期我们也讲到了。


近期,各大高校陆续发布本年度毕业论文写作规范。值得关注的是,许多高校对人工智能(AI)的应用设定了明确规则,禁止利用AI实施学术不端行为,并规定了AI生成内容检测、学生自查自纠、教师专项指导等配套机制。


解读:这个由头非常好,只有98个字,把事实讲得就很清楚,且简洁。这个由头就十分符合我们应试时候的要求。大家要学习哦。


在学术写作领域,AI的“双刃剑”效应尤为凸显。


解读:作者给出了第一个观点,AI在学术写作上有着双刃剑的作用。其实标题里在质疑,但这里还没有实际回答,而是在分析。那么我们就可以猜到,作者的总论点(对标题的回答)会在分析后再给出。所以,这个写法就不是我们前面讲的先把总观点亮出的应试写法。不过,大家也可以看一看、学一学。


从利的角度来说,AI能够根据用户指令进行“跨领域、跨语言、跨体裁”的信息整合,不仅可以在资料整理、图表制作、语法检查等方面完成大量简单、初步、重复性的工作,而且有助于激发灵感创意、拓展视野思路,一定程度上提升学术写作的效率和质量。


解读:上面讲的是AI的两面性作用。继续推进就是先讲利再讲弊,这个逻辑是十分流畅的。


但是,过犹不及。在弊的方面,AI由于训练不足、算法偏颇、样本缺陷等原因,生成内容或多或少包含谬误。特别是,面对专业学术问题,AI的“作答”时常“不走心”“不靠谱”,存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倒果为因等错误。由此“一键生成”的结果,大多是千篇一律、言之无物的“水货”,或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更为严重的是,“不问出处,拿来主义”的信息整合方式,容易诱发剽窃和侵权等乱象。在强调求真务实、严谨细致、客观公正、锐意创新的学术领域,这些“问题内容”严重背离学术工作的宗旨与原则,干扰误导后续研究工作,甚至引发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等方面的风险隐患。


解读:讲完利,马上接着讲弊端。作者第一句的衔接语句“但是,过犹不及”非常简洁,表意也十分到位。这种衔接、转折、递进的关系在表达时就是需要这些话术,在我们初期写作阶段,我们很容易把这些地方遗漏掉。因此写出来的评论总是显得没有逻辑。大家要多学习一下作者的表达和写法。


这两段里作者对AI学术写作辅助写作的利弊分析都讲得很详细,大家可以积累学习哦。


需要明确的是,学术写作是学术训练的重要方式,是学术成果传播应用的前提,也是学术业绩评价的重要依据。一旦放任AI学术写作野蛮生长,将会助长投机取巧、惰于思考的风气,导致学术精神、研究能力、教育质量的倒退。只不过,如果对AI学术写作“一棒子打死”,又容易陷入因噎废食的误区。比如,有的高校和学术期刊采取“封堵”策略,杜绝所有AI技术应用,影响产出的同时也把前沿“拒之门外”,显然得不偿失。无论是使用者,还是监管者,都有必要认识到,“一禁了之”既不现实,也无必要。在此背景下,一些地方的“新版规则”弱化了“堵”的色彩,着力于“规范应用”,体现了平衡包容、精准治理的思维,有利于兼顾“发展和安全”“活力与秩序”等目标。


解读:前文分析完利弊后,这里作者抛出自己的观点,评价这些高校的做法。因为AI既有利,又有弊,因此在使用时需要规范。这是作者支持的。


应用不等于滥用。对学术写作而言,AI理应是“助手”,而非“替身”,更不应沦为学术不端的“帮凶”。它可以用来查漏补缺、提高效率,但绝不能用来捉刀代笔、造假作弊。当前,一些高校和期刊规定AI生成内容在学术作品中的比例上限,反对完全依靠AI来确定写作思路、完成作品关键部分。


解读:作者在这里总结前文,提出AI应该是辅助人来进行学术写作,也就是“应用不等于滥用”。这就是全文的总论点。


这些具体要求,在清晰厘定AI学术写作边界方面不失为有益探索。值得期待的是,经过实践检验,部分行之有效的规则有望提升为标准。与此同时,也不妨加强AI使用者的解释说明义务,要求详细披露使用AI的方式、范围,并阐释其创造性贡献,为学术成果的客观评价提供充分的信息支持。


解读:这里的论证再次回到本次事件中去,作者指出高校推出的应对AI写论文的种种条例其实也是有益的探索,探索人与AI的协作边界。


当然,AI再先进,也不能逾越学术红线。生意红火的AI代写服务是AI学术不端的助推因素。除了加大对“AI枪手”等灰色产业的打击力度之外,还有必要强化AI服务平台的合规义务,要求平台采取合理措施标注信息来源,提示违规风险,整顿虚假内容,压实AI学术写作规范的平台责任。


解读:这段可以算是一个分论点,也可以算是结尾的升华和警醒。作者指出目前AI代写服务还存在许多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


就在近日,Open AI发布“有史以来最好的”最新多模态模型,人机交互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随着“人机共舞”的更多可能性,新的规则和范式理应未雨绸缪。相信,在“开明疏导,完善规范”的思路下,“AI向善、学术向好”的良性循环将得以形成。“人”的领舞和“机”的伴舞,将会更加和谐、更为精彩。


解读:最后总结式结尾呼吁式结尾相结合。全文十分规范和流畅,小伙伴们要仔细品味和学习哦。


03 专栏作者:鱼仔点评


近些年对于AI的讨论一直很多,特别是文本生成AI——ChatGPT和视频生成AI——Sora发布后,AI在各行各业的学界、业界都掀起了广泛而深刻的讨论。此次事件中,关于AI写学术论文就是这之中的一个小方面。


其实在这则评论中,作者的观点不止可以运用AI学术写作,还可以运用到整个AI领域中。大家对AI这么大的反应都是因为它对各行各业都是有利有弊的。但是这个利弊权衡下来,我们都需要顺应AI,而非直接拒绝。


在历史的一次又一次的技术革命中,我们都能看到技术发展是不可挡且不可逆的,作为人类,我们需要去做技术的主人,而非奴役。


因此,我们通过这篇评论,可以举一反三。在关于AI的话题中,我们都可以这样写,先分析出AI对XX事件的利弊,再结合利弊给出自己的观点。


最后,再谈谈AI写作的问题。对于创意写作、学术写作这些内容,本质上需要人的创新意识和新兴观点。目前像ChatGPT类的生成AI其实并不是在创新新的内容和观点,而是在整合旧有的内容。它像是一个强大的数据分析、检索、处理器,能够快速把几千年的内容搜寻出来,再根据指示把这些内容排列组合,生成为文本。


所以规范AI,主要是防止人类不再思考,防止人类不再出现新的观点和创意。在这个层面上,我们还任重道远。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评论 0
0相关评论
相关最新动态
推荐最新动态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