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高雅洁
12月13日,青岛市召开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青岛市以科技创新引领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培育打造海洋新质生产力行动方案(2025—2027年)》有关情况。到2027年,力争全市涉海规上企业超过3500家,涉海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000家,海洋新兴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成为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出台《行动方案》
制定35项重点工作任务
《青岛市以科技创新引领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培育打造海洋新质生产力行动方案(2025—2027年)》包括总体要求、工作任务和保障措施三大部分。
方案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为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提供有力支撑。到2027年,力争全市涉海规上企业超过3500家,涉海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000家,海洋新兴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成为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方案围绕海洋装备、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新能源4个新兴产业,海洋电子信息、深海开发2个未来产业和现代渔业、海洋化工2个传统优势产业,把握产业发展特征,分类推进、精准施策、加速培育,制定35项重点工作任务,着力提升现代海洋产业能级。聚焦海洋装备产业,重点提升青岛市海洋装备产业研发设计与技术攻关能力;聚焦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产业,重点提升海洋药物原始创新能力;聚焦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重点突破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关键核心技术装备;聚焦海洋新能源产业,重点突破深远海风电产业;聚焦深海开发产业,重点开展深海采矿技术攻关;聚焦海洋电子信息产业,重点推动科技平台建设,加快建设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集聚区;聚焦现代渔业,重点提升水产种业创新研发和产业转化能力;聚焦海洋化工业,重点推动海洋领域石化项目建设。
方案从创新、人才、产业、改革、政策资金等5个方面明确了一系列工作举措。突出产业导向部署海洋创新链,布局具有牵引性的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工程,建设高能级海洋创新平台;突出高素质海洋科技产业人才引育,深入实施海洋人才集聚行动;突出培育现代海洋产业集群,强化产业链精准招商;突出以改革创新激发动力,探索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新路径;突出海洋政策资金保障,完善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政策体系。
配套印发《工作方案》
提出148项具体工作举措
为全面落实好《行动方案》,市委海洋办印发了《培育打造海洋新质生产力工作方案》,细化了每个赛道的突破方向、区域布局和能够催生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并对照《行动方案》35项重点任务提出了148项实施主体、载体、路径明确的具体工作举措。同时围绕8个产业系统梳理了支撑发展的25家青岛本地链主企业、160个重点科研平台和64个重点项目。细化产业链梳理了26个支链和1200家招商引资目标企业,为产业链精准招商提供指引。
在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上,推动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与海洋石油工程共建“海洋工程数智化联合研究院”,培育海洋装备工业软件()。建成交付“国信2-2号”大型养殖工船、21万吨LNG双燃料散货船、21万吨氨燃料散货船等一批重大海洋装备项目,推动海洋装备产业链向高价值环节延伸。加大“蓝色药库”建设力度,建设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加快BG136等临床研究进程。全力推动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产业集聚区建设。构建“AI+海洋药物研发”大模型,加快建设国家海洋生物产业质检中心,支持企业开拓海洋大健康领域市场。推动建设规模化海水淡化产业园区,鼓励沿海高耗水企业优先使用海水淡化水,拓展海淡应用场景。推进钙钛矿太阳能薄膜电池、超高功率组建等先进技术研发应用,加快三峡深远海风电等海洋新能源重点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女岛海洋新能源产业集聚区。
在布局建设未来产业上,加快推进“深海三大国家平台”建设,打造深海基因资源勘探开发国家战略力量。支持中国海洋大学与央企共建“深海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洋工程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加快深海开发技术装备联合攻关,招引产业链企业来青集聚发展。依托中国-国际海底管理局联合培训与研究中心加大合作交流,提升青岛在深海开发领域的国际影响力。深入实施“透明海洋”工程,前瞻布局水声通信组网,支持开展“5G入海”试点示范,深入实施“星海互联”科技示范工程,推动“瀚海星云”“问海”“问天”、港口等13个大模型优化及应用,完善“1+N+X”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体系。
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上,推动青岛蓝色种业研究院打造以成果转化为主攻方向的创新复合体,布局建设蓝色种业园区。实施2.0版养殖工船,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三文鱼产业链,建设多产融合的新型海洋牧场综合体。争取落地大型海洋石油化工上游产业项目,推动绿色节能环保、高防护期效的海洋新材料项目建设,提高海藻纤维、海藻肥料等海藻化工产品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