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希望在思考、沟通交流、管理下属和解决问题时,重点突出,思路清晰,层次分明。金字塔原理正是解决该问题的简单易懂的思考方式。
《金字塔原理》虽被列为咨询行业必读书籍,但其思维方式是非常经典的,适用于一切解决问题和传达思想的工作。这本书没有高级的理论,更多的是实践的总结与提炼。这篇文章为大家提炼了这本书的核心思想和理论,干货满满!希望大家快速get金字塔技能,让自己的表达能力更上一层楼!
第一章:为什么要采用金字塔结构
1. 金字塔原理体现了人类思维的基本规律
基本规律:大脑会自动将信息归类分组,形成金字塔式思维结构
《奇妙的数字7±2》中提出,大脑的短期记忆无法容纳7个以上的记忆项目。因此,当项目数量较多时,大脑就会将其归类到不同的逻辑范畴中,以便记忆。
将多个概念分类是基于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而非单纯的概念分组。例如,如果将9个概念分成3组,每组2个、3个、4个概念,这样合起来还是9个概念。我们需要做的是提高一个抽象层次,将大脑需要处理的9个概念变成3个。总体来说,找到概念间的逻辑关系,就是将大脑中已有的无序信息组成一个由互相关联的金字塔构成的金字塔群。
2. 金字塔原理包含的三大思想规则
1)文章中任何一个层次的思想必须是对其下一层次思想的总结概括
如段落的主题就是对段落中各个句子的概括,章节的主题也是对章节中各个段落的概括,以此类推。
2)每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逻辑范畴
检查分组情况有一个简便的方法,即是否能够用单一名词表示该组的所有思想。
3)每组中的思想必须按照逻辑顺序组织
逻辑顺序展现了你在组织思想时的分析过程。如果思想组织方式是演绎推理,那就是演绎顺序,如果思想按因果关系组织,就是时间顺序。
第二章: 金字塔内部的结构
条理清晰的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具有明确的逻辑关系,整体上呈金字塔结构。金字塔结构中包含的逻辑关系主要有两种:上下层之间的纵向关系,同层间的横向关系。
1. 纵向关系
纵向关系本质上是一种疑问-回答式的对话,上层的疑问在下一层得到解答。这种纵向联系能够促使你不断理清思路,更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每一层次的思想在保证能回答上一层次的疑问时,还必须保证符合逻辑。也就是说表述必须具有明确的演绎或归纳关系,即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
1)两种推理关系举例
演绎关系示例:(演绎推论)
所有人都会死;
苏格拉底是一个人;
因此苏格拉底会死;
归纳关系示例:(归纳共同点)
法国坦克已抵达波兰边境;
德国坦克已抵达波兰边境;
俄国坦克已抵达波兰边境;
推论:波兰将遭遇坦克入侵
1. 自上而下法
有时候你会发现自己还没想清楚,无法构建金字塔的顶部(如无法确定主题、主要疑问等),这时你可以通过“三步走”自下而上组织你的思想。
好的文章从一个精彩的序言开始。序言通常采用讲故事的形式,也就是说,序言应当先介绍读者熟悉的某些“背景”,说明发生的“冲突”,并由此引发读者的“疑问”,然后针对该“疑问”给出“答案”。这种讲故事的形式对于组织读者已知的信息非常有用。只要掌握了这种方法,就能迅速构思出短篇文章的整体结构。总而言之,经典的序言一般以:“背景-冲突-疑问-回答”的结构进行。
1. 为什么要采用讲故事的形式?
读者头脑中已经存在许多杂乱、零散的思想,绝大多数与你的文章讨论主题无关。因此,你必须想办法使读者抛开其他思想,专注于你的话题。将故事的形式能够迅速将读者带到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激发读者兴趣!
2. 何时引入背景?
引入背景时,应先陈述与文章主题有关且读者会同意的内容,即读者已经了解或者将会认可的内容。所有引入“背景”的句子都具有一个重要特征,即能够将你锁定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从而为讲故事做好准备。
3. 什么是“冲突”?
1) 序言的目的是“提示”读者而不是“告诉”读者某些信息
序言中不应含有读者需要求证后才能接受的信息,而是一个公认事实。
2) 序言必须包含故事所需要的3个要素,即“背景”“冲突”“答案”
这三个要素不一定按照标准的叙述顺序排列,可以改变顺序塑造不同的文章风格,但这3个要素必须齐全,缺一不可。
3) 序言的长度取决于读者和主题的需要
序言的长度应当确保在你引导读者按照你的思路思考之前,读者和你“站在同一位置”。一般情况下,序言需要2-3段,当然也可以适当加长。
第二篇:思考的逻辑
基于上述方法你就可以快速、轻松地搭建好文章的总体框架结构。但对金字塔同一层思想、上下级思想的组织和表述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本篇思考的逻辑分别针对金字塔原理两条基本规则的思考逻辑进行详细阐述。
金字塔原理的规则一是列入同一组中的所有思想必须具有某种逻辑顺序。所谓逻辑顺序,就是你在梳理同一组思想时大脑的分析方法。
常见的逻辑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按照问题发生的先后顺序、步骤)、结构顺序(按照问题的组成架构)、程度顺序(按照问题的重要性)。这种逻辑顺序可以确保你列入同一组中的思想确实属于这一组,还可以防止遗漏。
1. 时间顺序
按照时间顺序组织的一组思想中,要按照行动的顺序(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依次表述达到某一结果必须采取的行动。
采用时间顺序的案例(主题句+行动顺序)
制定战略规划时必须了解时间周期:
1)了解需求;
2)制定能提供相应产品或服务的战略;
3)实施该战略;
4) 评估市场反应;
5) 调整战略以适应市场反应;
时间顺序要点总结
在按照时间顺序组织的思想组中,主题句是要达到的结果,表述思想的顺序与采取行动的顺序(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一致。
2. 结构顺序
结构顺序就当你用示意图、地图、图画或照片想象“某事物”时的顺序。这个“某事物”必须被合理地划分成不同的部分。
结构顺序经常以组织结构图、关键成功要素示意图等形式展现。遵循各部分相互独立、瓦努完全穷尽的原则。
3. 程度顺序
程度顺序也称重要性顺序。首先将所有具有该特性的问题列入一组,然后,根据各个问题具有该特性的程度高低排序,一般采用先强后弱、先重要后次要的原则。
采用程度顺序的案例
设计电信计费系统时,应当注意让其适用范围更广:
1)能够满足外部客户的需求;
2)符合内部管理的要求;
3)符合国家法律法规;
程度顺序要点总结
指明每组中的项目(思想、观点、问题等)具有共同特性,确保将所有具有该特性的项目列入一组。在每组中,根据各个问题具有该特性的程度高低排序——该特性表现最鲜明的问题排在第一位,即先强后弱,先重要后次要。
第七章:概括各组思想
金字塔原理的第一条规则是:位于金字塔结构每一层次的思想,都必须是对其下一层次思想的提炼、概括。概括各组思想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完成思考的过程。这种思考绝非易事,人们通常不愿意费这个脑筋,而用一些“缺乏思想”的句子应付了事。
实际上,每组思想都隐含着一个总结性的思想,能够呈现该组思想之间关系的本质。我们应当首先明确了解各组思想之间的关系,然后为读者指明这种关系。
1. 总结句避免使用“缺乏思想”的句子
我们经常听到“三个原因”“方法有4个”这样的概括性句子。这种概括方法听起来索然无味,也没有实质性思想。这种句子也会掩盖思考不完整的事实,错失进行有逻辑性、创造性思考的绝好机会。
示例
一位同事在报告中这样写:该公司存在两个组织问题,然后列举了两个问题。这个概括性句子就“缺乏思想”,需要重新构思。思考要点:1)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共性;2)为什么是两个问题,而不是三个或者更多,这组思想是否已经穷尽;
经过思考后,他发现他不是在泛泛地讨论“组织问题”,而是在具体讨论“公司中更多的领域授权”。认识到这一点后,他很快又发现,并非只有两个所谓的问题领域,而是4个。
总结
概括思想的句子包括两类:
概括行动性思想(介绍采取的行动、行为、步骤、流程)时,应说明采取行动后的“结果”(效果、达到的目标)。
概括描述性思想(介绍背景、信息)时,应说明这些思想所具有的“共同点的含义”。
2. 总结句要用明确的语言概括
总之,按照以上方法强迫自己认真思考和检查每一组思想,那么你向读者表达的思想将会非常清晰、明确、具体!
第三篇:解决问题的逻辑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当你坐下来写一篇短文时,会不自觉地套用“背景-冲突-疑问”的序言写作模式。然而,对于比较长的文章,比如项目计划书、研究报告等,写作过程可能就不会那么顺利了,也许会花很长时间收集资料,涉及很多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你需要先界定和分析问题,再将解决方案写成文章与人交接。界定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很多问题经常模棱两可,令人困惑,甚至表述错误。幸运的是,许多现存的分析框架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你的困扰,提高工作效率。
第八章将推荐界定问题的框架,为分析问题做好准备;第九章将介绍实用的分析框架,帮助你全面思考和实际分析问题。
问题是指已有的(现状)与想要的(目标)之间存在的差距,这种差距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由特定背景和一系列特定条件决定的。界定问题的框架需要先回答以下3个问题:
1) 发生了什么事情?(背景:切入点/序幕+困扰/困惑)
2) 我们不愿看到什么?(非期望结果,现状,R1)
3) 我们想要什么?(期望结果,目标,R2)
回答出上述问题,就界定了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要想准确回答以上三个问题,我们需要明确界定问题的4个要素,这些要素共同描述了问题是如何展开的。
2. 界定问题的4要素
1)切入点/序幕
2)困扰/困惑
3)现状(R1,非期望结果)
4)目标(R2,期望结果)
对于以上四个要素的理解和使用,下面我们分别说明:
现状,非期望结果(R1):现状即需设法解决的问题,或者是有可能抓住的机会。这通常是由困扰/困惑引起的。
目标,期望结果(R2):目标是希望现有的结构或流程能产生的预期结果,只有尽可能具体地描述R2才能判断你是否能取得期望结果。准确描述R2可以用具体地数字,也可以用具体的结果(将产品上市时间缩短1/3,调整系统以保证正常运行等)。
当明确了以上四要素就可以界定问题了,如果你需要把整个解决方案以文字的形式写出来,那就需要将界定的问题写成序言,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故事背景。
3. 把“界定的问题”写成序言
序言一般按照背景(现有的流程与方法)+冲突(它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疑问(我们该做什么)的方式写作,下面举例说明:
一家公司30年来一直用同一种方法销售有巨大需求量的工业不动产,效果非常好。销售人员会列出潜在客户的名单,写好针对潜在客户的推销信,然后按照名单邮寄给他们,接着就会顺利收到订单。
从信息资料入手的方法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咨询业发展的早期阶段。当时咨询公司尚未积累起关于各个企业和行业的知识,无论客户存在什么问题,都从分析全公司或全行业入手。结果,资料堆积如山却很难得出有意义的结论。咨询公司开始重视这一问题,并发现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即在收集资料前对问题进行结构化分析:
1)提出各种假设;
2)设计一项或几项重要的实验,根据结果排除一个或多个假设;
3)通过实验得出明确结论;
4)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换句话说,你需要强迫自己思考产生问题的各种可能原因。如何找到原因呢?为深入了解问题的本质,你需要采用合适的诊断框架;
2. 设计诊断框架
借助诊断框架设想客户产生的问题,你会发现分析过程应该关注的要素或活动。整体上采用“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的分类方法。可以采用以下3种结构化分析方法:呈现有形的结构,寻找因果关系,归类分组。
1)呈现有形的结构
任何一家企业或一个行业的具体领域都有清晰的结构。基于行业内的业务流程和主要趋势画出结构/系统示意图,以此为基础确定容易出问题的领域。
进行行业细分,确定每个细分市场的容量和竞争者;
寻找平衡点,根据收集到的数据确定哪些数据和业务比较脆弱;
2)寻找因果关系
任务结构:将重要要素设为独立的管理任务,出现问题后可迅速判断采取何种行动;
行动结构:分析哪些行为会导致非期望结果,并按合理的层次将这些原因联系起来;
3)归类分组
把所有原因按照相似性分类,分类的每一个层次都要按照“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的原则;
3. 提出解决方案
好的解决方案需要你有丰富的领域知识和严密的逻辑能力:
领域知识:上述的诊断框架提供了问题分析思路,但好的解决方案不是凭空抽象来的,它需要你对所在领域(制造、营销、信息系统等)有全面的了解。大量深入的关于目标领域的知识必不可少。
逻辑能力:通常来说,使用逻辑树可以系统地找出解决问题地可能方案,记得遵循“完全穷尽”原则。
第四篇 演示的逻辑
梳理好金字塔结构中的逻辑关系,准备与他人交流时,无论是选择何种演示方式,你都希望受众能对金字塔不同层级的思想一目了然。本篇将介绍一些重要规则,让你在演示交流时,确保把思想清楚地传达给观众。
第十章 在书面上呈现金字塔
在实际工作中,组织好的思想多以书面形式呈现给读者。理想的文章应该让读者在30秒内理解作者的整体思维框架、核心要点等。理想文章需把握两个核心点:结构上层级分明,内容上起承转合过渡顺畅。
1. 突出显示文章的结构
在一些篇幅过长的文章中,应该在每一组主要思想观点开始或结束的地方稍作铺垫,让读者知道已经论述的和第一步计划论述的内容。
承上启下
写连接段落的关键,就是从上一节挑选关键词或短语,并把它用在下一节的起始句中,让两节之间的过渡既清晰又自然。
写好结论句
结论部分应该使用具有说服力的语言,不仅要为读者总结文章的内容,还要给读者一些提示。在读完文章获得新的知识后,他还要思考什么或能够做什么。
第十一章 在PPT演示文稿中呈现金字塔
1. 设计文字幻灯片
每张幻灯片只演示和说明一个论点;
论点用完整的陈述句,而不是类似标题的语言;
文字应尽量简短,每张幻灯片最好不要超过6行;
字号应足够大(最远观众到屏幕的距离除以32,就是最小字号,英寸单位);
2. 设计图表幻灯片
确定你想要图表回答的问题,将答案作为图表的标题;
图表传递的信息应尽量简单易懂;
3. 金字塔结构转化为PPT文稿的步骤
1)序言尽量写得详细,把每个想说的词按照你希望的顺序写下来;
2)采用呈现故事梗概的形式。幻灯片的顺序应从前往后依次为序言各要素、关键句要点、关键句下一层次的论点;
3)初步确定你准备采用的呈现方法;
4)准备好每张幻灯片的讲稿,确保整个演示稿像讲故事一样流畅;
5)完成幻灯片的设计和绘图;
6)排练,排练,再排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