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试题(1),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题库试题。
一、单选题
1.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后,垄断和竞争的关系是()。
A.垄断消灭了竞争B.垄断缓和了竞争C.垄断凌驾于竞争之上,与之并存D.竞争凌驾于垄断之上
2.商品的二因素是由()
A.劳动生产率决定的B.劳动时间的二重性决定的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D.劳动的复杂程度决定的
3.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划分依据最终应以()
A.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B.生产关系为标准C.生产数据的公有制程度为标准D.以阶级斗争为标准
4.经济全球化的内容有许多,但不包括()
A.生产全球化B.贸易全球化C.殖民体系全球化D.资本全球化
5.“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认为世界是绝对性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6.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A.认真阅读经典原著B.深人进行调查研究C.理论联系实际D.善于独立思考
7.社会意识是()
A.对社会存在的反映B.对政治状况的反映C.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D.人民群众愿望的表现
8.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表现为()
A.加速或延缓历史的发展B.改变历史发展的规律C.决定历史时代的根本特点D.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
9.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
A.革命性与稳定性的统一B.批判性与变动性的统一C.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D.逻辑性与历史性的统一
10.利润本质上是()
A.成本价格的产物B.所费资本的产物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D.剩余价值
11.世界上本没有鬼,可是人们能画出牛头马面人身等各种各样的鬼的图形来,这仍然表明()
A.意识的内容来自人脑B.意识的内容来自主观能动性C.意识的内容来自人的思维活动D.意识的内容来自外部世界
12.一个资本家通过提高效率加强管理等方法所获得的剩余价值或利润是()
A.绝对剩余价值B.相对剩余价值C.超额利润D.垄断利润
13.整个认识过程的起点是()
A.感觉B.知觉C.概念D.判断
1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经济制度遵循了()
A.社会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B.生产力具有加速发展的原理C.经济基础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原理D.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15.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朴素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
16.毛泽东“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诗句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间空间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C.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间空间的有限性的统一D.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
17.“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句话包含的认识论道理是()
A.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8.“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劳动和土地是财富的价值源泉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才是价值的真正源泉D.劳动不是它所产生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
19.人类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在于()
A.人类能征服和改造自然界B.人类必须依赖自然界,因为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C.人类是否能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D.人类能够保持生态平衡
20.垄断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改变了()
A.内容B.作用性质C.作用形式D.作用力度
21.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A.能否满足人的需要B.能否被多数人认同C.能否付诸实际行动D.能否在实践中达到预期效果
22.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
A.不同部门的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B.同一部门内部的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C.同一部门资本家追求超额利润的结果D.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结果
23.“天不变,道亦不变”。这是一种()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朴素辩证法观点C.相对主义观点D.形而上学观点
24.哲学理论上的“两个对子”指的是()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B.机械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形而上学与辩证法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形而上学与辩证法D.唯物辩证法与唯心辩证法,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
2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A.可以完全克服B.不可能克服C.有可能克服D.可以克服其大部分
26.假像和本质具有鲜明的对立,因此()
A.假像和本质没有必然联系B.有些假像和本质没有必然联系C.假像和本质只有偶然联系D.假像和本质有必然联系
27.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
A.宿命论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C.机械唯物论观点D.朴素唯物论观点
28.资本主义积累发展的历史趋势是()
A.缓和并最终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B.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C.全世界同时建立生产数据公有制D.全世界都进入资本主义制度
29.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出来的。这说明()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B.必然性可以转化为偶然性C.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向质变转变的过D.事物发展是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
30.资本积累的实质是()
A.资本家为了社会进步B.资本家省吃俭用的结果C.剩余价值资本化D.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二、多选题
1.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A.货币资本B.生产资本C.商品资本D.固定资本
2.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过程B.由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C.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的D.依靠人民群众、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力的变革过程
3.判断一个事物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
A.看其形式、现象上是否新奇B.看它表面是否完满强大C.看它是否符合客观规律D.看它是否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
4.下列各项属于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的有()
A.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B.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C.全面提高人的素质D.掌握各种具体的知识
5.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劳动生产率提高会使()。
A.商品使用价值总量增加B.商品价值总量不变C.商品价值总量增加D.单位商品价值量减少
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
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构建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C.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加工
7.垄断条件下,竞争的新特点是()
A.竞争的目的手段不同B.竞争的范围不同C.竞争的结果不同D.竞争的激烈程度不同
8.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是()
A.剩余价值学说B.唯物史观C.价值学说D.阶级斗争学说
9.辩证的否定观认为()
A.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B.否定是发展的环节C.否定是联系的环节D.否定是扬弃
10.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从哲学的角度讲()
A.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B.小康社会是中国人民的最终目标C.只要有了正确的认识,小康社会的目标就能实现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是一个渐进的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11.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要把握以下两点()
A.不依赖于人而存在的自然物的多样性B.不依人的意识而转移的客观实在性C.可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可知性D.依赖于人的意识的派生性
12.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有()
A.品质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联系发展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
13.人的全面发展是指()
A.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全部都得到发展B.人的需要的全面丰富和充分满足C.个人潜力和智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D.人的各种要求都能得到满足
14.资本的本质特征和属性是()。
A.不是物,是一种社会生产关系B.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C.资本的生命力在于运动D.具有增殖性和运动性
15.从人们开始打制石器——制造并使用金属工具——制造铁器——机器使用一电子技术的广泛运用一生物技术的突破……这一进程说明()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B.实践是历史性活动C.实践是社会性活动D.实践是能动的不断发展的活动
16.物质数据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是因为()
A.生产方式是生活数据的谋得方式B.生产方式是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C.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D.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17.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不是任意的,也不是消极自发的,要实现飞跃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A.在实践中获取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乎实际(不是错觉)的感性材料B.必须把关于客观事物的认识同主体自身的需要、利益和要求结合起来C.要有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D.要运用理论思维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消化、加工感性材料
18.“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命题所揭示的是()
A.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区别B.意识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的统一C.意识就是物质D.意识是对客观外界的反映
19.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20.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