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岭南中医妇科流派学术特点

   日期:2024-11-07    作者:caijiyuan 移动:http://oml01z.riyuangf.com/mobile/quote/2007.html

第二章 岭南中医妇科流派学术特点

第二章 岭南中医妇科流派学术特点

 岭南中医妇科在岭南独特的地域环境和经济文化影响下,结合岭南妇女的体质特点,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学术流派特点,

如宗易水学派,善调补脾肾;合湿热地域,重清热利湿;融文化特点,药膳同补等,组成岭南中医妇科的特点。

第一节 衷中参西,创新中医理论

罗元恺教授在深入研究,继承经典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对于女性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性腺轴认识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女性“肾—天癸—冲任—胞宫轴”的概念,指出此轴是女性性周期调节的核心,其中肾气是这条轴的核心,并提出“天癸应是与生殖有关的内分泌激素”。罗元恺教授还根据中西医有关知识对天癸的本质作了精辟的论述。明·张景岳云:“元阴者,既无形之水,以长以立,天癸是也,强弱系之,故亦曰元精。”现代医学认为下丘脑、垂体、卵巢释放的激素调节着女性的性周期。因此,罗元恺教授指出:“天癸是男女到青春发育期所产生的与生殖有关的一种物质,可能相当于垂体、卵巢、睾丸等性腺的内分泌素”。由此可见,中西医的理论,虽然名词不同,也不宜简单地划等号,但可以互相渗透来理解。在该中医轴理论中,起主导作用的脏腑是“肾”,起具体反应作用的是“胞宫”,起联系及调节脏腑与胞宫的通道是经络中的“冲、任”二脉;促使胞宫之所以能反应出有月经与孕育功能的主要物质是“天癸”。这些脏腑、经络等相互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系统的“女子生殖生理轴”,可以被认为是现代中医妇科学的基础理论。罗元恺教授关于肾—天癸—冲任—胞宫的理论提出也标志着岭南医家继承经典,学贯中西,在妇科理论上达到较先进的水平。 

 名医罗元恺的继承人罗颂平教授根据女性周期性的生理变化过程,结合现代时间生物学的相关理论,研究月经周期的调节及其与月相的关系,提出月经周期与太阴月节律同步。月经的物质基础为血和精,其周期的调控与血气运行节律及肾脏、胞宫的藏泻节律相关,而阴阳血气的消长与日、月的变化周期相一致,体现了外环境的变化作用于人体,使气血之运行与环境节律同步。松果体能接受外环境的剌激并调节其分泌功能,以抑制性效应影响性腺和其他内分泌,参与月经周期的调节。月经异常是肾—天癸—冲任—胞宫轴的功能不协调,稳态被破坏,治疗上根据气血运行的节律及肾脏胞宫的藏泻规律,按月之盈亏采用因势利导的调经方法,以促使月经周期恢复正常。月相理论又进一步将中医的天人合一、月经理论和现代科学相结合,也是岭南中医妇科中西医结合的一大进步。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疾病谱也在不断变化,新一代的岭南妇科医家更主张衷中参西,将中医的病因病机与西医的病理变化相结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药物传统效用与现代实验研究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继承与发展,方能创造新的医学理论体系。如有“送子观音”之称的李丽芸教授,对于同是月经不调、不排卵引起的不孕,中医虽然均以补肾调冲为主。但现代医学有中枢性功能低下排卵障碍,有内分泌失调如多囊卵巢综合征、高泌乳素血症等排卵障碍,也有卵巢功能低下、衰竭引起的排卵障碍。若采用单一方法,不一定能取效,采用辨病和辨证结合才能提高临床疗效。如针对高泌乳素血症患者,其证型主要表现为肝胃郁热、冲脉气机失调所致,采用养血泻火疏肝,再酌以养肝肾之精血,临床能获得较满意疗效,但对于单纯中药效果不好的,也可以中西医结合,结合溴隐亭往往效果更佳。如对于炎症因素导致的不孕,临床多表现为带下异常,李丽教授认为湿邪阻滞是重要因素之一,治疗上,助孕必治带,根据湿邪转化、寒热虚实之不同,临床应用化湿、燥湿、渗湿、利湿和升阳温通或豁痰逐瘀等,调补脏腑、冲任,健固督带,而达妊娠目的。 

 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论治结合的“病证结合”模式是现代中医药临床诊疗实践中应用最普遍的诊疗模式,其实质是以证为根本,以证为参考,以病为过程,三者互参,形成一种动态的、整体的、宏观的诊疗体系,进行辨证,确定治法,组方遣药,是中西医两种医学在思维方法及理论知识层面上的结合。王小云教授对于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研究采用中西医病证结合的理念和思路。更年期综合征具有病程长,临床症状复杂,涉及多系统、多器官的特点,在不同的绝经时段突出表现的系统及临床症状也不同。王小云教授在中医“整体观”理论指导下,形成的“病证结合”理念,针对更年期综合征现代医学常见的不同系统症状,如围绝经期女性寻求医疗帮助的首要临床症状血管舒缩症状、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常见的情绪障碍症状等采用不同的辨证治疗。针对血管舒缩症状采用中药辨证论治,针对情绪障碍症状采用中医心身同治,针对绝经后外阴阴道萎缩症状采用局部补肾祛湿等外用药物治疗,都取得了明显的临床疗效。其研究成果获国家教育部、广东省政府及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成果奖多项。 

 综上,岭南妇科在发展中,尤其是在近现代的发展中学贯中西,勇于继承和创新,在中医妇科理论方面也有较大的突破

第二节 调理肾脾,先天与后天并重

 岭南妇科一方面受经方派的影响,注重风寒与劳伤为患,损伤冲任的病机;又宗易水学派,注重肾与命门,强调先天之本。另一方面,由于岭南多湿,易于损伤脾阳,以致运化失职,故亦注重脾胃,顾护后天之本,形成脾肾并重、先天与后天兼顾的学术特色。清代岭南经方家对张仲景学说颇有研究与发挥,尤以陈伯坛之《读过伤寒论》、《读过金匮》为著,在妇科方面,亦有所创见。而《景岳全书》在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四十九年(1710年)及五十二年(1713年)三次在粤省刊行,可见命门学说对岭南医家的学术影响甚大,在妇科方面亦强调肾与命门对于月经与胎孕的主导作用。 

 何梦瑶认为疾病“虚者血气不足,久则肌肤脏腑亦见消损,故曰虚损。”并将其归纳为“关乎五脏”、“责之于脾”、“肾为最重”三个方面与途径,强调了对于脾肾虚损的重视。岭南妇科代表医家如清代刘渊,其妇科学术观点以温补脾肾为主。论月经,刘渊认为月经之本在心脾胃气,而调经之重点在脾胃和肾。《医学纂要·经脉论》曰:“经本脏腑阴血……生化于心,统摄于脾……经言:太冲脉盛,则月事以时下。可见冲脉为月经之本也。然气血之化由于水谷,水谷盛则气血亦盛,水谷衰则气血亦衰,而水谷之海又在阳明……可见冲脉之血,总由阳明水谷所化,而阳明胃气又为冲脉之本也。故月经之本,所重在冲脉,所重在胃气,所重在心脾,生化之源耳。”这与《妇人规·经脉之本》中的论述完全一样。至于调经之法,刘渊曰:“调经之要,贵扶脾胃、固肾气为主。盖脾为生化之源,胃为灌注之本,肾为水火之宅、为元气之根……是脾胃固为生化之源,而肾又为脾胃强壮之本,为发生之基,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故调经之法,必先斯三者,苟能察其阴阳、虚实、寒热,调而治之,无余蕴矣。”这与《妇人规·经不调》所表达的“故调经之要贵在补脾胃以资血之源,养肾气以安血之室”一致。可见,刘渊承张景岳之说,在调经方面以补益脾肾为主。在临证中,刘渊尤其重视阳气的维护,擅长用八味丸、右归丸、大温经丸之类温补之剂固护妇人之元阳,从而治疗妇科疾病。民国时期谢泽霖比较重视冲任、脾胃。他认为妇人之月经来源于饮食,由脾胃所化生,而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女子二七任通冲盛,脾胃健旺,血有余则注于冲脉而为经水,怀孕时亦赖脾胃化生之血荫胎,产后脾胃健旺则乳汁丰富。在妊娠调护方面谢泽霖强调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胎赖其运化以滋养,且脾主升,胎系于脾,脾气虚则胎易堕。因此,妊娠期间调理肝脾胃是非常重要的安胎方法。他在“安胎大法”中引秦天一之言说明了这一点:“胎气系于脾,如寄生之托于桑苞,茑与女萝之施于松柏,脾气过虚,胎无所附,堕滑难免矣;至于胃为水谷之海,妊娠全赖水谷之精华。以养身护胎,故胃气如兵家之饷道,不容一刻稍缓也。”对于治疗湿盛带下,谢泽霖善于从调理脾胃肝入手。他认为脾虚则湿盛,脾气下陷而为白带,只要补脾胃加疏肝,则脾胃恢复其受纳健运之职,湿自消,带自愈。 

 现代妇科名师罗元恺教授在妇科理论方面,重视肾肝脾、精气血和冲任,罗老认为女子以肾为先天,提出了肾气—天癸—冲任—子宫轴的概念,认为这是调节妇女性周期的一个轴,肾气是这条轴的核心,因为天癸来源于肾、冲任之本在肾而胞脉系于肾。故他认为,妇科疾病肾虚为本,补肾即调冲任。同时也重视脾胃生理与妇科气血,认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为统血之脏,具运化之功,而女子以血为主,并因经孕产乳等又以血为用,脾胃不和,势必影响妇科疾患。在治疗上,罗元恺教授提出调补脾胃八法治疗妇科疾病,包括补脾摄血、升举脾阳、健脾燥湿、理脾和胃、温补脾肾、补益心脾、疏肝实脾、清利脾之湿热等。 

 李丽芸教授认为妇女有经、带、胎、产、乳等特殊生理,胞宫、胞脉、胞络均系于肾,肾气充盛,天癸泌至,冲任二脉功能协调是妇女生理活动正常的根本。妇女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肾气充盛,天癸泌至,冲任通盛,月经始能来潮,而后方可孕育子嗣。可见,肾虚是不孕症的重要原因。李丽芸教授认为女性生理以肾为本,治疗不孕症总治则为培肾不足,临床应用治肾有八法:滋养肾阴、补肾壮阳、补肾健脾、滋肾养肝疏肝、补肾活血、补肾健脾、补肾化湿除痰、补肾调经种子等。 

 司徒仪教授擅长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认为其主要病机并不仅是血瘀,而是肾虚血瘀。肾为冲任之本,为胞脉所系,故如肾亏精少则冲任胞脉失于濡养,冲任气血不足,使气血运行不畅、瘀血留滞导致内异症的发生,而肾精虚少、胞宫虚寒、胞脉不通,两精不能相合,则导致内异症不孕。治疗上不能单纯活血,而以补肾活血为主。 

 卵巢早衰在育龄期女性中发病率可达1%~5%,且近年来有上升趋势。张玉珍教授根据卵巢早衰闭经的主要临床表现,参考《傅青主女科》云:“经水出诸肾”,“经水早断,似乎肾水衰涸”,“肾气本虚,又何能盈满,而能化精血外泄耶”。考虑肾虚为卵巢早衰的主要证型。同时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脏功能减退,先天之本失养,为卵巢早衰的另一病机特点。此外,由于卵巢早衰的病程长,发病年龄早,除给患者带来生育困难的苦恼之外,由于性欲淡漠、阴道干涩等原因,常致夫妻生活不和谐,重重压力导致患者肝气不疏,甚至肝郁气滞,形成血瘀。故本病以肾虚为主,肝脾、气血、冲任、胞宫的先后失养而早衰,病程日久,常致虚实夹杂。因此,张玉珍教授提出了卵巢早衰的主要病机为肾脾亏虚,肝郁血瘀,导致天癸竭,任虚冲衰,胞宫失养,源断其流,并采用补肾健脾,调肝活血为总则治疗卵巢早衰。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论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故绝经与肾气亏虚密切相关。王小云教授擅长诊治绝经前后相关疾病的论治,治疗中强调应抓住肾虚之本,以补肾为中心思想,以阴阳为纲,从气血入手,重视脏腑内在联系,强调“肝肾同治”之意义。在肾阳虚证上,补阳不主张投以猛药,强调本病之阳虚乃因于阴虚,致病之本仍是肾阴精不足。在肾阴阳俱虚证中,王教授提出补肾扶阳,益养冲任的治则,补阳药可予以重用,常用二仙汤加减治疗,并根据患者寒热偏重,选用温里药或清热药以辅之。 

 总之,岭南妇科医家在辨治妇科病过程中,重视脏腑辨证,尤其重视先天之本和后天之本,强调补肾健脾在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节 百病生于气,重视调理气机

 《景岳全书·妇人规》曰:“渐见阻隔,经期不至者,若气血平和,素无他疾,此因渐止而然,无足虑也;若素多忧郁不调之患,而见过期阻隔,便有崩决之兆。”指出了女性若平素气血平和,体质正常,无潜在发病因素,即使肾虚经绝,也无患病之忧,但若“郁”致气机紊乱则容易导致月经失调。清代吴谦言“气和则上下不失其度,运行不停其机,病从何生”,强调了气机平顺的重要性。岭南地区多湿热,湿热易阻遏气机,加之女性易幽怨,肝气易郁滞,故岭南医家对于妇科病的调治也重视气机的升降调节。 

 清代何梦瑶重视气机之调畅,强调“人身气血贵通而不贵塞”。治疗上,对于由于气机郁滞而致聚湿生痰、食积、血瘀等证,他推崇张子和的汗、吐、下三法,抨击一味温补的方法,从而达到尽早气机流通而邪实得去的目的。刘渊认为女性“性狭窄,设或隐曲不如意,即郁怒过度,未有不伤肝气”,又强调“妇性多执滞,稍有隐曲,即忧郁过度”,而忧郁过度,则伤肺气,肝气和肺气受损,则气机调畅容易受到影响。 

 民国吕楚白认为治妇人经病当以理气为主。他认为“治妇人病,故以调经为第一要务也,而调经之要,贵以理气为主,经云:百病皆生于气也。所谓气者,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也。盖人身之血随之而行,气稍停滞,血亦因之停滞,血停滞而经候必不调,经不调则百病丛生也。治妇人经病,当以理气为先矣。”其在治疗月经后期的医案中用素馨花疏肝解郁、泽兰叶辛散温通疏肝气而通经脉、香附行气滞理血凝等为主,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岭南医家在调理气机的同时,对于气机郁滞日久的状况,强调不忘调血。因“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血二者病变往往互相影响。如国医大师班秀文在治疗带下病时强调“带下病以湿为主,多夹瘀”,因湿气阻遏气机,气机受阻,血行受阻而瘀血内生,主张“治湿之时,勿忘祛瘀”的治带原则。在用素馨花、玫瑰花疏肝的同时,加用凌霄花凉血散瘀。罗元恺教授认为女性经孕产乳等生理特点,无不与气血的盛衰和畅滞密切相关,临床常见证型包括气滞血瘀、气虚血瘀、久病致瘀等。 

 现代岭南妇科名家王小云教授,也继承了从肝肺论治气机的学术观点,尤其擅长女性情志病的调治。她认为妇科疾病虽以肾虚为主,然肝肾同源,肾虚则易肝怒,而肝气怒会导致气机失调,从而进一步影响到协调脏腑气机的肺肝二脏。王小云教授重视肝、肺二者协调气机调节作用。因气主于肺而疏于肝,肝法春气、主升、为气化的始点;肺法秋气,主成、主降、为气化的终点,二者一生一成,一升一降,一终一始,相反相成,肺气自上由右而降,肝气自下由左而升,使气机升降有序,维持着正常生理功能。《临证指南医案·虚劳》指出:“人身左升属肝,右降属肺,当两和气血使升降得宜。”肺肝二者协调,从而促进气机开阖枢纽得利。但肾虚为本,肝肾同源,互相影响,同时金水相生,肺金与肾水为母子关系,生理、病理均相互影响。治疗上从肝肺予以调理气机,同时气机不调的根本原因在于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的亢害制化失常,故而也应调补脏腑,如调补肝肾为主,同时其实也在调理气机。通过肺肝肾的调节制化,最终达到肾阴阳协调,肝精血得养,肝疏泄有度,肺升降自如,气机升降开阖正常,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全面性、整体性、稳定性和持续性。 

 综上,岭南妇科医家临证重视气机致病,治疗着重调理气机。

第四节 因地制宜,注重湿热致病,顾护气阴

 岭南位于我国最南端,南濒海洋,北靠五岭,气候属热带亚热带气候,炎热而潮湿,正如《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曰:“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胜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因此,其民常易感受湿热之邪为病。另外,在此环境中生活的人们,常贪凉饮冷,爱食鱼鲜、内脏及鸡犬龟蛇杂合之物,亦令脾胃气机受阻;再者,暑天汗泄过多,气阴亏耗,也导致脾的运化受影响,湿从中生。故岭南医派妇科一直重视湿邪致病,治疗过程中同时注意顾护气阴。 

 清代何梦瑶在《医碥》中对湿邪为病作了详尽的论述,并在运用祛湿药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他认为血崩多由冲任损伤、脾虚不摄、暴怒伤肝所至,而“更有因湿热者,湿用调经升阳除湿汤(黄芪、苍术、羌活、防风、藁本、升麻、柴胡、甘草、独活、蔓荆子),以补中胜湿。这里突出了岭南妇女患血崩,有一部分是源于湿热,治疗上也着重清热祛湿养血,用苍术、羌活、防风等,热伤阴血的则加滋阴清热之知母,气虚不摄者则用补气升提之黄芪、升麻等。何氏又认为带下病虽有湿热、寒湿之不同,但多由湿热所化,他认为“带脉横束周身,诸经湿热皆得遗于带脉,而冲任督三脉同起胞中,带脉所受湿热由之下注胞中……带下色黄者脾经之湿热,脾为热伤不能运化津液则湿胜热蒸之而成稠浊之形也,色白者肺经之湿热,肺为热壅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停为痰饮而下……色赤者热伤血分也……又此常赤白相兼,不但血分热而且兼湿……色青者肝经郁热而伤脾动湿也,色黑者肾热则水液浑浊也……湿热盛者导水丸,微者清白散,赤加地榆荆芥黄芩,湿盛加二术。”在此何梦瑶对五色带下的成因作了详细的分析,认为由各经湿热所化,并提出了相应的治法,观其导水丸,由牵牛头末、水飞滑石、黄芩、川大黄组成,为清热逐水之峻剂,方后说明必须明虚实而服,清白散用黄柏、生地、白芍清热燥湿,凉血养阴;椿皮燥湿止带,贝母清化痰湿,少佐炮姜缓他药寒凉之性并能燥湿;甘草调和诸药。全方清热燥湿而不忘养阴,为清热化湿之缓剂。何梦瑶祛湿擅长以苍术、茯苓、猪苓、木通等为通用药。湿病在上加防风;在中倍苍术;在两臂加桑枝、威灵仙;在周身加羌活、乌药;在足加牛七、草落、防己;湿而兼血虚必加当归,寒温加虎骨、官桂等,体现何梦瑶合理运用理脾祛湿之法治疗各种湿病的经验,这与他身为岭南人,了解岭南湿热之气候特点和人民体质之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 

 清代何守愚注重胎产保健,其推荐在孕期常服条芩汤,他引《达生编·保产心法》曰:“受胎三月后,宜服条芩汤,每日以条芩,煎淡汤当茶用,如气旺者,每日三钱,气弱者每日二钱,服至生产时止。此汤最能除胎毒,免痘疡。”岭南地区孕妇普遍重视去胎毒,此方中黄芩能清热燥湿解毒,均是结合岭南气候特点而提出来的。 

 罗元恺在崩漏的治疗方面也兼顾了岭南湿热特色。他认为岭南地热土湿,湿热容易耗损气阴,而崩漏长期失血又更加重了气阴的损耗。因此他提出“肾阴虚、脾气虚往往是致病之本,血热亦可为诱发本病的一种因素”。 

 广东省名老中医蔡仰高先生认为带下病新患多偏湿盛,脾虚受阻,在其专著《带下病论治》中指出了不同证型的带下诊治,如湿热带下、痰湿带下、虚寒带下、虚热带下等。广东省名中医李丽芸教授结合岭南气候及妇女的生理病理特点,指出带下病与湿邪密切相关,在治疗上以化湿除浊,扶正祛邪为法,并根据湿邪转化类型有寒热虚实之不同,应用清化或泻实或补虚的治则。罗颂平教授认为岭南易于滋生湿毒、热毒之邪,古代亦多瘟疫、虫毒之患。妇科方面,则往往因感染邪毒,热入血室而致经、带之疾及妇科杂病,岭南医家善用清热凉血,化湿除秽,解毒杀虫等治法,按三焦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治疗湿热、湿毒、热毒所致的妇科疾病,如带下病、热入血室、经病疼痛、月经过多、经行发热、产后发热等。使邪气去,血海宁,则经带如常。王小云教授治疗妇科疾病重视湿邪导致的气机失调,善用上焦宣肺畅湿、中焦健脾渗湿、下焦淡渗利湿以祛湿宣畅气机从而治疗如更年期综合征等妇科疾病。 

 综上,根据岭南湿热特点及岭南地区人容易气阴两虚的体质特点予以化湿除浊,补清兼施等用药特点也一直是传承岭南中医特色的脉络。

第五节 因人制宜,重视情志致病

 《古今医统大全》中言“居岭南者必慎起居,节饮食,寡欲清心,虽有岚邪勿能害也”,寡欲清心强调了情志的重要性。翻阅岭南医家的书籍,也发现岭南医家多重视情志失调与妇科病的关系。 

 何梦瑶认为妇女性情执拗,容易动气,且常郁而不发,因此容易导致气滞血阻为病。其在《医碥》“气之病证”中论述“妇人性执,易于动气,痞满胀痛,上凑心胸,或攻筑胁肋,腹中结块,月水不调,或眩晕呕吐,往来寒热。正气天香散、四七汤酌用之”;“论发热”中云:“患怒不发,止自摧抑,则肝气不宣,郁而成热,妇人最多此证……木郁则达之,宜逍遥散”;论积聚云:“外感内伤,皆足以郁滞其气血痰液,以成积聚。而在妇人尤甚,以妇人经产血行,或食生冷,或感风寒,且多患怒忧郁,易致瘀滞也。”由此可知何梦瑶认为妇人月经不调、内伤发热、积聚等证都与情志不畅、气机失调有密切的关系。 

 刘渊认为妇科疾病多与情志相关,而七情为病常损及脏腑,因此治疗此类病症应从治脏腑着手。在论月经病时,他特别辟出三个小标题,详细说明情志所伤导致月经不调的治法。首先,他认为思虑过度必伤脾气,脾气一伤则气血津液生化乏源,久而渐致血枯经涸,此等月经失调必须从治疗脾胃入手。其文曰:“妇属阴体,质秉柔弱,不耐劳苦,设或劳役不谨,思虑过度,未有不伤脾气,脾气一伤,失其健运之常……何所资化而生津液?血枯经涸,月事不能以时下矣……”其次,他认为郁怒则伤肝,导致肝火自焚,进而侮及脾土,致月经失调,因此治宜从肝脾着手,养肝血健脾土。其文曰:“妇性狭窄,肝木喜条达,最嫌郁滞。设或隐曲不如意,即郁怒过度,未有不伤肝气。况相火系于肝木,肝经藏血,一经受伤,肝火自焚,相火助越为害,炙煿真阴,血枯经涸,月事不能以时下矣,发而为潮热、躁渴等证。”再者,他又指出忧郁过度,则伤肺气,津液之宜布失职,无以滋肝,导致月经失调,治从肺脾入手,其文曰:“妇性多执滞,稍有隐曲,即忧郁过度,未有不伤肺气者。肺气受伤,不但失宣布津液之职,而且绝水之上源,伤发生之基,无以滋肝而生津液,经脉遂枯,月事不时,发为潮热喘咳等证。” 

 何守愚强调女性经期调摄对于健康的重要性,同时指出,除了避风寒、戒食生冷等因素外,也应该重视情志调节,“劳碌气恼、悲郁忧惊,加意禁制”,则不仅少病而且种子亦容易。吕楚白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能导致人体气血运行不畅,月经失常;郭梅峰指出女子善怀,治疗常须解郁之品。 

 罗元恺教授指出“精神因素可以影响生殖功能,如心情紧张,思虑过度,或大惊卒恐,或情绪忧郁,肝气不舒,均足以使血气运行不畅,月经失调。这些精神因素,都可阻碍摄精成孕……故不孕患者除药物调治外,兼辅以心理上的开导及设法获得舒适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肝主疏泄,“女子以肝为先天”,流产与不孕不育患者都有明显的心理压力或障碍。 

 李丽芸教授强调《女科要旨·种子》中关于不孕的观点——“妇人无子,皆由内有七情之伤,外有六淫之感”,强调“种子者,女贵平心定气”,怡情才易孕,且育儿求端庄,重视孕妇的心境调养。 

 王小云教授在情志方面,更有所超越,根据《内经》提出的“情志致病,情志治病”的原理,吸取前贤精华,结合现代社会特点,开展中医“以情胜情”心理治疗方法中的“悲胜怒、喜胜忧”作为治疗女性情绪障碍的基本治则。在全国首建了规范的中医情志操作方法,对更年期综合征、不孕症、抑郁症、经前期综合征等情志障碍性疾病,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中医情志操作首先设立心灵交流室,诱导尽吐其情,其目标在于寻找情志致病病结;其次以从其意,引导宣泄,其目标在于使情志过极产生的有害物质得以外泄;再次以情胜情,发挥七情正性效应,其目标在于平衡情志的极向性,发挥其正性效应。为巩固七情正性效应,定期举办病友座谈会,交流治疗心得,以促发七情的能量性,达到巩固治疗的目的。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评论 0
0相关评论
相关最新动态
推荐最新动态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