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大数据、微电子三院系师生共话“数字未来”!

   日期:2024-12-26    作者:nwp91 移动:http://oml01z.riyuangf.com/mobile/quote/42191.html

为激发学生对人工智能的热情,加深对人工智能与数字科技的了解,2024年5月8日,由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团委、大数据学院团委和微电子学院团委联合举办的“共话数字未来——人工智能的现实应用和场景落地”“AI+团校讲座&主题团日”活动在逸夫楼一楼报告厅圆满落幕。

国务、大数据、微电子三院系师生共话“数字未来”!

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举行,邀请到来自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的胡业飞老师,大数据学院的魏忠钰老师、陈思明老师以及芯片与系统前沿技术研究院的陈迟晓老师为三个院系的团校学员和团员授课,共同探讨人工智能如何赋能现实应用,如何为科学研究、工业生产、公共治理等多个场景注入数字力量超三百名团校学员和支部团员参加。

01

主题报告:专业视角 多元探索

陈思明:大数据可视分析

与交互式人工智能

陈思明老师从数据可视化展开讨论。这一技术的基本思想是把大量抽象的数据转换成可以被直观理解的图形,使复杂信息跃然眼前。陈老师不仅剖析了大数据可视分析与交互式AI的理论基石与未来图景,还以社交媒体文本分析的可视化实践为例,展示了舆论力量消长和演化过程,揭示了可视化技术在混沌信息中抽丝剥茧的非凡力量。

随后,陈老师借助自动驾驶技术的案例,展示了大数据支撑下的人机界面互动模式。他指出,海量驾驶数据不仅是自动驾驶进步的轨迹记录,更是通过可视化手段优化系统、推动技术迭代的宝贵资源。

最后,陈老师以苏轼生平的可视化模型为例,展现数据可视化在探索历史深度与文化广度上的无限潜力。未来的时代是大模型的时代,需要人与机器的共同协作,陈老师激励同学们探寻在人机交互中提高效率的可能性。

陈迟晓:大模型下AI芯片的新机遇

陈迟晓老师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大模型与尖端芯片技术的交集。他的报告从大语言模型的广阔视角出发,逐步延伸至面向单一任务的卷积神经网络,涉及自然语言处理与跨模态的Transformer模型,作出对通用人工智能甚至超智能发展态势的理解与未来展望。面对数据量的指数级增长带来的挑战,陈老师指出,应当增强计算硬件算力以适应此趋势算力、存储、功耗、访存互连通信是当前大芯片技术演进的四大关键维度,也构成了应对数据洪流的硬件基石。

特别地,陈老师强调了集成芯片技术在后摩尔定律时代的战略意义,它不仅突破单芯片光刻面积的瓶颈、封装连接的极限和设计周期的制约,还通过革新克服了封装互联的障碍,挣脱了设计周期的束缚,为持续性能飞跃开辟了全新可能。关于大模型遭遇的存储瓶颈,陈教授提出要超越传统缩小尺寸思路,激励学生们跳出常规思维,探索超越“存储墙”的新途径。

胡业飞:从社会科学的视角

看人工智能的功能与问题

胡业飞老师从社会科学视角出发,从大家最关注的“AI能做什么”这一话题讲起,指出AI具有机械执行、素材改编、作品原创、分析决策四个功能。上述功能在信息爬虫、无人驾驶、艺术创作等领域有广泛体现。

伴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其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也逐渐成为公众探讨的热点胡老师认为人工智能会带来四大危机:真实危机、能源危机、责任危机与支配危机。胡老师从人工智能与其他工具的区别出发,借用英伟达公司首席执行官黄仁勋提出的“5年内人工智能或可通过人类设计的任何能力测试”这一论断,指出人工智能可能引发真实危机。随后他还指出易被人忽视的能源危机,并以无人驾驶汽车场景为例,和现场同学互动调查,使同学们切身体会到大模型引发的责任危机。最后他指出,由于AI的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国家层面的技术垄断,未来相应的全球治理领域的话题也值得我们讨论。

魏忠钰:面向数字社会治理的

领域大模型建构

魏忠钰老师围绕数字社会治理这一前沿议题,深入剖析了当前领域大模型构建的研究进展。他首先强调了大数据在提供医疗问答服务,探析司法运行机制等领域的巨大潜力,为理解复杂社会运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他细致入微地介绍了智慧司法系统DISC-LawLLM的构建过程,这一中文智慧法律系统不仅融合了AI技术的数据精炼,还通过检索增强的模型推理机制,实现了对法律知识高效的运用和广泛的普及。通过一系列案例,魏老师生动展示了这类大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高度灵活性与广阔前景。

之后,魏老师将话题延展至大模型在金融分析、社交媒体趋势预测乃至社会运动影响评估等多元领域的广泛应用,揭示了由数据洞察到明智决策的桥梁构建。这一系列深入浅出的阐释,无疑激励着更多学子投身这一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前沿领域,共同探索数字社会的无限可能。

02

桌讨论:多元格局 思想碰撞

在魏忠钰老师主持下,各位嘉宾围绕三个方向的问题展开了讨论。

1.审视:本轮技术突破是革命性的吗?

陈迟晓老师:我认为大家的希望一定是做成一个更加进步的智能。从我们看到的大模型目前来说它毕竟还是在某些特定领域,目前的大模型还没有发展到更加跨模态的形态,但向这一方向发展是必然的。

陈思明老师:AI的门槛已经降低,我们要做的是紧跟时代,去拥抱它,学会使用大模型。一些科技公司正在研发的空间计算模型也将会带来社会虚实场景的颠覆性变化,在未来虚实融合的发展将会更进一步地更新我们的感受。

胡业飞老师:麦克卢汉曾说“技术是人器官的延伸”,人工智能前所未有之处在于它将人的大脑进行延伸甚至替代。人工智能的发展是革命性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将继续发挥其巨大的潜力。

魏忠钰老师:ChatGPT提前三十年实现了自然语言处理学者的梦想,目前的大模型发展正在向这一阶段能达到的高度收敛,未来的下一个阶跃式发展不会太快,要期待脑科学等生命科学领域的新发展。

2.机遇:大模型时代学科交叉前景如何?

陈思明老师:如今的AI正在将学科界限重新模糊,当自己的学科无法解决一个问题,就必然需要学科之间交叉融合,甚至产生新学科。学科的交叉是伴随着科学发展的需求而推进的,当现有的工具无法解决问题,我们就可以借助其他学科的力量了。

陈迟晓老师:AI将会促进各学科新范式的发展,同时,AI也会对学科交叉产生的成果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大模型的进步乃至于整个AI智能的发展,对多个学科的范式的突破其实都很有启发性的。现在的大模型已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工具,这是一个对交叉学科来说很现实的促进作用。

胡业飞老师:一方面,AI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是必然的,就像就像数理模型进入社科研究,我们未来使用大模型也会成为一种理所当然的研究方式。另一方面,AI不仅是一种工具,也提出了更多的可研究议题。此外AI 的发展也将增加学科的普及度以及社会影响力,由此观之,AI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

魏忠钰老师:相比于游戏AI如 Alpha Go和工业AI 机器人,大模型让更多人能够感受到AI的威力。自然科学、人文社科的学者也开始拥抱新技术,学术界的“跨界合作”越发频繁。很有可能在未来的三五年,整个专业设置或者学科发展都会产生很大的变化。

3.展望:科技创业将会有哪些变化?

胡业飞老师:无论文理任何专业,大模型提供的创业机会都在于如何用其强化创业者在价值链中的不可替代性。AI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工具,能够帮助人们进行逻辑理解、规律发现、图景描绘等任务。合理运用这些工具来提高效率并注重职业能力培养,未来的创业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图景。

陈迟晓老师:AI作为一个新生领域,其中的创业空间大有可为。AI能够在科技创业领域上发挥很重要的降本增效的作用,并且伴随着AI的发展,社会上的工作行业也会不断进行更新,我们要把握需求,合理挖掘AI的潜力。

陈思明老师:要做和已有AI大模型研发团队的研究方向垂直或偏离的创业内容。在目前的创新创业领域中,AI提供了很多的机会与空间,我们要选择更具有可操作性的方向,寻找蓝海顺应时代。

魏忠钰老师:创业也分大创业、小创业、全职创业、兼职创业等等,要做出个性化的服务类型和创业路径。AI也在将创业的门槛降低,将创业变成了一种更加轻松的选择,越跟别人不一样,越有特异性,越有可能获得更大的财富。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打破条框、击破壁垒,方可在时代中可以走出更宽广的道路。

03

结语:未来已来 逐梦蓝海

在两小时的思想交流中,同学们热情洋溢、兴致高昂,与老师们展开了热烈而深刻的互动对话。在圆桌环节,几位老师针对大模型背景下的学习方向,向各位青年俊彦寄予厚望,鼓励同学们敢于跨越舒适区,勇于开拓未曾触碰的知识边疆,同时强调跨界融合的重要性,倡导在多领域间架设合作之桥,共同拓宽认知的边际在师生问答环节,同学们立足个人学术专长,踊跃发问,针对数据安全、AI对未来世界影响等方面向老师提问交流。在课后的反馈中,许多同学纷纷表达了自身的感悟与收获,体现了关注AI发展,提高数字素养,投身相关行业的热情与期望。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赛比然:通过来自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大数据学院、工程与应用技术研究院等不同领域的专家的分享和讨论,我们得以从多学科的视角去理解人工智能的现实驱动力和如何应对数字时代的挑战。这次活动不仅拓展了我们的视野,也为我们未来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大数据学院 陈一鸣:本次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在技术飞速变革,局势千变万化的时代,我们难以预测未来哪些领域研究方向很有前景,但我们可以在做好自己手头工作的同时,保持开放的思维与心态,拥抱新的机遇和挑战。

微电子学院 张畅想:陈迟晓老师关于大模型下AI芯片新机遇的分享,让我对未来微电子领域的发展充满了期待和憧憬。他的讲解让我们这些专业学生看到了课本知识与现实应用的桥梁,尤其是在芯片设计与AI技术融合方面的巨大潜力。胡业飞老师从社会科学角度切入,讨论AI的社会责任与伦理问题,这为我的专业学习增加了一种全新的思考维度。同时,魏忠钰老师关于智慧司法系统的案例分析,也深刻展示了微电子技术在公共治理领域的应用价值。这些内容不仅增强了我的专业知识,也激发了我对AI技术深入研究与开发的热情。这次学习经历让我对自己的职业道路和未来的学术研究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规划,也让我对微电子与AI技术交叉融合的未来充满期待。”

从辅助芯片设计到助力科学研究,人工智能的应用前景如海洋般广阔;从人机交互到数字社会治理,人工智能正在千万个现实场景落地,汇聚成数字未来的点点星光。

近年来,学校着力推进AI4S(AI for Science)、AI4SS(AI for Social Science)建设,此次活动正是结合学校中心工作部署,围绕AI大课建设战略,跨学科合力打造更加完善、优秀的团课体系和团日活动的一次主动尝试。

本次团课和团日活动聚焦热点话题,主动配合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发挥立德树人、融合创新的激励作用。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上,同学们应牢记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敢于突破、重构想象、扩展边界,追寻时代的步伐,不远万里,用技术淬炼答案,用智慧迭代版图。

来源丨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团委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评论 0
0相关评论
相关最新动态
推荐最新动态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