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时代为纲,把握一贯到底的主题性
再微小的个体都是时代的投影。通过用小而美的真情实感体现大而广的主题脉络,在生动鲜活的平凡故事里寻找常规外的亮点,我们在新闻报道中就能看到社会和时代的脉动。《我是矿工》将宏大叙事与鲜活的切口结合起来,透过矿工才艺这一小载体,以第一人称视角回顾和梳理个人成长、奋斗历程,挖掘矿工的成长经历和个人梦想,展现他们作为个体的独特性,让矿工形象可感可触,让矿工职业可视可及,从而映照神东建设现代化矿井的发展成就以及时代背景下煤炭行业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
在内容搭建上,《我是矿工》有选择地用内容来传递信息、传递情感。从茶艺、beatbox、动漫、沙画等充满时代特色的爱好出发,讲述新时代大学生矿工的成长故事;从焊接、建模、采煤等专业性技能入手,展现新时代矿工追求卓越、能源报国的使命担当;从琴棋书画等丰富多元的才艺着眼,反映新时代矿工全新的精神文化面貌;从跑步、练字、打球、唱歌这些最平凡的小事发力,走进新时代矿工工作、生活环境,打破人们对矿工职业的刻板印象,重塑矿工职业形象,侧面反映时代进步带动矿井智能化发展,让受众在观看视频的同时能感受到人物的魅力和时代的温度。
以群众为先,反映到群众中去的贴近性
《我是矿工》在矿工自述中融入方言表达,增加人物形象的亲切感和真实性,增强受众的体验感,形成可亲可信、真实自然的“我们”视角。通过矿工生活化的口语表达,不断向生活拓展、向群众靠近,在娓娓道来中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形成独特的“矿工”话语体系和“我们”叙事角度,增强了作品的亲切感、说服力和感染力。
此外,《我是矿工》紧紧把握受众的多元文化需求,展现矿工这一小众且颇受“歧义”的职业,满足受众好奇心,通过对矿工工作环境、工作内容的可视化呈现,提供差异化信息服务。在固定的3分钟成片中,通过选取代表性工作画面、增加特写画面和创新转场方式,全面展现矿工这一一线、基层的人物日常生活细节,开辟矿工文学这一小众赛道,讲述矿工故事、传播神东声音,形成特色品牌报道。
以融媒为线,凸显纵横协同的一体性
充分依靠神东已经建设形成的“采前编后贯通、大屏小屏交互、内宣外宣联动”新媒体矩阵,以系统协同为导向,横向发力,纵向贯通,激发各个媒体部门的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我是矿工》实现了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采访部门将文本、素材以及成片上传到融媒体平台,各编辑部门因需选择素材,进行二次创作和发布,形成海报、图片、新闻消息、视频等定制化媒介形态和差异化叙事结构。不仅在神东煤炭报上形成“我是矿工”专版图文报道,还在神东网站上形成“我是矿工”专题视频报道,而且在神东电视台形成新闻专栏报道,更在“神东微视”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形成专栏报道。通过整合不同平台的受众资源,在神东内部、行业范围、地方领域实现有效传播。
同时,外宣部门积极与其他媒体和平台建立合作,根据集团媒体、行业媒体以及地方媒体的平台特点和征稿需求,积极协调联系对外宣发,最终得到国家能源集团网站、视频号以及鄂尔多斯电视台的转载转发,在更大平台、更广领域进行传播。
以人才为基,发挥一专多能的支撑性
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我是矿工》80期的采访报道任务由10个记者高效完成,其中8个记者全面参与了77期采制工作,2个记者临时参与了3期采制工作,采编团队基本由2人构成,并多次达到了1人采制完成一期短视频采制的目标,也实现了一记者同时承担编导、摄像、剪辑、包装等多重角色的效果,采制周期最快能达到两天一期。这样高效高质的采编模式来源于神东新闻中心一直推广的“三懂三会三过硬”人才建设规划。要求所有采编人员都能独当一面,成为“提境界、强作风、精业务”的业务能手,不断践行脑力、笔力、眼力、脚力,发扬脚底板底下出新闻的作风,深入生产一线、厂房车间,把镜头对准基层,到最艰苦的环境中去,实现政治、业务、作风“三过硬”。
|在线投稿|http://www.chinaos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