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文章| 资讯| 行情| 企业| wap手机版| article文章| 首页|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普通会员

桓台市雨寒科技有限公司

企业列表
新闻列表
  • 暂无新闻
推荐企业新闻
联系方式
  • 联系人:汪女士
首页 > 新闻中心 > 人民日报6月人民日报时评精选与8大主题金句汇编,阅卷老师看了直呼“好家伙!”
新闻中心
人民日报6月人民日报时评精选与8大主题金句汇编,阅卷老师看了直呼“好家伙!”
发布时间:2024-11-13        浏览次数:0        返回列表

人民日报6月人民日报时评精选与8大主题金句汇编,阅卷老师看了直呼“好家伙!”

关注“作文周周看”并设为“星标”,你能每天收到我信的文章。小学、初中、高中作文,请点上面蓝字关注 语文周看zhoukanyuwen公众号!

「人民日报」8大主题金句
01
奋斗&梦想

1.每次归程,都是为了更好出发;每次停歇,都是为了积攒力量。

——《带上温暖,继续拼搏》

2.生活的真谛从来都不在别处,就在日常一点一滴的奋斗里。

——《生活的真谛在点滴奋斗中》

3.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

——《这些话,真提气》

4.几代青年,皆以梦为马,不断探索中国未来。而今天的我们,则有机会把整个世界作为想象的行动的空间,去一展拳脚、实现抱负。

——《给青年的一封信》

5.“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在这个属于奋斗者的新时代,人人都有追梦的权利,人人也都是梦想的筑造者。

——《我们都是追梦人》

02
成长

1.时代在变,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给青年的一封信》

2.影响世界,年轻的你我或许都该这样追求。

——《给青年的一封信》

3.生活是活给自己看的,你有多大成色,世界才会给你多大脸色。

——《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自律,成功离你更近》

4.人生不就是这样,经历过一次次考验才能成长;人生不就是这样,哪怕雨雪霏霏也要去追寻阳光。

——《“人生第一次”蕴含的力量》

5.这世上,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每个人都是一种色彩,都是“不一样的烟火”。

——《做好人生的选择题》

03
责任

1.巨大的用户群体绝不仅意味着金山银山,还意味着责任如山。

——《守好互联网平台的价值出口》

2.勇者逆行,令人惊叹的中国速度背后,是一名名建设者日夜兼程的无怨劳作。

——《战“疫”信心,“火神山”燃旺》

3.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一份伟大的成就,无不立足于平凡的岗位和工作;每一段不凡的人生,无不依托于平凡的日积月累。

——《在平凡中成就不凡》

4.大爱面前,小爱暂时放到一边,他们与爱人守望相助,共担风雨,就像两艘并行的航船,一起穿越厚重的阴云,驶向胜利的彼岸。

——《白衣战士的爱情闪着光》

5.有人戏言,“佛系”也行,愿做一个“斗战胜佛系”青年。西行路上,那悟空会玩耍、敢担当、勇打拼,做下偌大事业,此真有志者言。

——《也说“佛系青年”》

04
自律

1.我们必须修身律己,慎终如始,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到慎独慎初慎微慎友。

——《严以律己擦亮政治本色》

2.事后的反应再迅疾,也比不上未雨绸缪。

——《给“冰花男孩”扫除风霜》

3.那些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也自律的人,真的连老天都不忍辜负。请相信:在暗处执着生长,终有一日馥郁传香。

——《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自律,成功离你更近》

4.一个人把该做的事做了、该出的力出了,成功就在其中,幸福亦在其中。

——《真情投入工作,何愁不能实现自我》

5.当你不再轻易受外界干扰、开始独立思考时,你就不会被星座催眠,更不会把信仰交给星座。这样的你,才能真正抓住生活、拥抱生活。

——《星座中找不到引路星光》

05
道德

1.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实现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2.即便不与人为善,也别作恶,因为你的无礼拉低你的人品。

——《请保留最基本的善意》

3.好坏美丑的简单评价越来越难以服众,关于美的认识仍需凝聚更多共识。

——《北影节海报丑吗?你究竟信眼缘还是看内涵》

4.自身的修为、精神的丰盈、内在的气度等都在定义一个人。修养和内涵给人留下的印象,同样也能给人机会。

——《警惕!整容竟然成了“开学礼”》

5.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没有价值内核支撑,难言良法、难图善治,而脱离了现代法治语境,心中的道德律也难以自行。

——《让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

06
坚持

1.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

——《岁月为证,奋斗不止》

2.选择是一时的人生,但人生是永恒的选择。关键是,为了什么去一往无前,如何才能锲而不舍。

——《做好人生的选择题》

3.天上尘,地下土。你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就会拥有什么样的人生。真正的优秀不是别人逼出来的,而是自己和自己死磕。

——《真正的优秀,都是自找的》

4.新时代、新征程,中国人将在科技创新的星光照耀下,以韦编三绝、悬梁刺股的毅力,以凿壁借光、囊萤映雪的劲头,引领世界潮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勇攀高峰。

——《“中国科创”星耀发展新征程》

5.滚石上山、爬坡过坎,只有蓄积“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性,砥砺“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品格,才能以行动力坚定自信心,用确定性战胜不确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凝聚正能量。

——《让我们一起逐梦前行》

07
家国情怀

1.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守护好乡愁才能留住根》

2.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牢记职责使命,赓续百年初心》

3.仰望历史的天空,家国情怀熠熠生辉;跨越时间的长河,家国情怀绵绵不断。

——《把家国情怀融入不懈奋斗》

4.至真至深的家国情怀,根植于精神的沃土。精神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民族、国家的繁盛之基。

——《把家国情怀融入不懈奋斗》

5.从“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到“这是英雄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古人的诗句、今人的歌声,无不体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

——《爱国主义旗帜在青年心中高高飘扬》

08
文化&社会

1.传承不易,创新犹难。

——《审视“年味”里的文化命题》

2.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从中华文明中汲取复兴力量》

3.一件件青铜玉器,一片片竹简木牍,不只是见证历史的藏品,更是滋养文化血脉的“甘泉”。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

4.如果一个社会只有一种生活方式,每个人每天都按照同样的方式生活,那社会就会没有活力,显得单调乏味。

——《多元社会,需要包容》

5.在中西文化比较中,将文化差异视为文化差距是必须克服的思想偏差。所谓“差异”是指文化特质与形式不同,而“差距”是以一定标准对文化的先进与落后作出判断。

——《在增进文化认同中坚定文化自信》

6月人民日报时评精选
01
知识主播、双语带货,董宇辉有何过人之处? 
吕京笏 2022-06-17 
“牛排原切怎么说?Original Cutting”“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什么是独立?听世界的意见,保留自己的判断”……你能想到吗?这些话并非出现在学校教室,而在直播间内。这几天,董宇辉火了,曾经的新东方老师在直播带货的同时科普知识、妙语连珠,让网友高呼“学到了”“真上头”。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件事。
知识主播火出圈的逻辑不难理解。曾经的新东方老师,凭借丰富的知识储备、多年上课锻炼出来的口才,把直播变成“课堂”,在实现个人转型的同时激发“粉丝磁场”,成为了直播带货乃至短视频界的一股清流。
值得欣喜的是,在网友的流连忘返中,在边看货边听讲中,我们看到了知识的魅力,也看到了这一届网友的学习热情。在表白时除了“我喜欢你”,或许还可以说一句“You are the apple of my eye”;在遇到困难时,可以想想“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背后的豁达境界……这或许是看直播的意外收获。哪怕暂时用不到新学的内容,但至少在看直播、买东西的过程中,也充实身心、接收新知,让人心生愉悦、如沐春风。
近年来,网络直播行业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娱乐方式、生活方式。而众多网红的应运而生,资本与流量的纷纷入场,为直播行业贴上了娱乐至上、景观世界、消费主义等标签,一时泥沙俱下。
事实上,人们在一划而过的快浏览外,也希望有从容不迫的慢享受;在段子奇观的冲击外,也希望能有信息知识的增量。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是刘畊宏,还是董宇辉,都让我们看到了直播的另一种可能:除了买衣服、化妆品,也可以下单健身器材、纸质书;除了哈哈一笑、点赞互动,也可以传递知识、启迪思考。
高热度更需冷思考。从“调料为什么叫seasonings”讲到“霍去病封狼居胥”,从“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讲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信手拈来的引用,整饬华丽的排比,锦心绣口的比喻,董宇辉的过人之处可能不在于带货能力,而是内容生产。“知识+直播”的形式,不失为一次可贵的尝试。
但从直播行业本身看,一时火爆不等于一直火爆。流量从来不缺少接棒人,人们见证了太多轮网红的迭代。唯有在形式和内容方面不断激发火花,才能突破同一种营销形式可能带来的审美疲劳。
有人说:董宇辉的带货是一种知识经济。这一结论可能为时尚早。时下,直播行业发展进入专业化、垂直化阶段,董宇辉等主播仍有待进一步明确定位。毕竟,“知识+直播”的本质仍然是卖货,知识内容只是附丽其上的配角,或者是赋予商品的一种情怀。
相比专业的教育直播而言,“知识+直播”更像是一种“碎片化阅读”,而很难给特定受众以沉浸体验与体系化知识。尤其当知识与营销结合,难免会遇到内容创作的瓶颈。从这个意义上说,是锚住知识的核心竞争力,还是瞄准带货的广阔市场,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必须承认,董宇辉的走红,说明网友对于更高质量直播与短视频内容的需求仍然旺盛。直播行业本质是服务行业。所有短视频从业者和主播都应该拿出更多诚意,满足受众需求;平台也要通过算法优化、内容激励等方式,催生更多寓教于乐的优质内容,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这正是:
直播现场成课堂,网友热捧学习忙。
知识带货非易事,守正创新方可长。

ink="http://www.w3.org/1999/xlink" x="0px" y="0px" viewbox="0 0 60 20.67">
02
 燕陆  2022-06-08
夏季已至,天气逐渐转热。有媒体调查发现,在一些城市的超市、便利店,动辄十几元甚至几十元的雪糕开始占据冷柜,3元以下的平价雪糕越来越难找到。“不认识的雪糕不要拿,因为你很可能吃不起。”网络上流传的这句话,道出了不少消费者的真实感受。
雪糕价格上涨,最直接的原因是原材料涨价。牛奶、淡奶油等原材料成本上涨,雪糕价格自然跟着水涨船高。不少品牌还追求纯牛乳、天然奶油、可可脂等原料升级,成本也随之推高。不仅是传统雪糕品牌纷纷推出高端线,有很多新品牌瞄准雪糕的网红属性,打造新产品、迅速抢滩市场,更与茶饮、餐饮、白酒,乃至影视、出版等行业,玩起跨界和联名。
比如,大家熟悉的故宫“脊兽”雪糕、西安“兵马俑”雪糕、武汉“黄鹤楼”雪糕等文创雪糕,曾一度风靡市场。或口味新奇,或造型别致,或采用植物基酶解等创新工艺,在品牌溢价等因素加持下,各种雪糕推陈出新,卖价“没有最贵,只有更贵”。
雪糕涨价,体现行业发展趋势,同时也反映了健康化、高端化、趣味化、美观化等雪糕消费新风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雪糕作为童年记忆中物美价廉的消暑食品,如今已不再是夏天专属,成了四季常备的休闲零食。而吃雪糕发微博、晒朋友圈容易被点赞,也使得雪糕不再是冷饮的替代品,而是具备一定的社交附加值,能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感的“享受型食品”。可以说,大众消费理念、消费习惯的变化,为雪糕产业发展划出了更精细的市场赛道。
不过,雪糕卖上高价,并不代表品质无忧。无论是“双黄蛋”雪糕抽检大肠杆菌超标,还是用“特级红提”“不加一滴水”等标语构成虚假宣传,知名雪糕品牌频频翻车,不仅引发消费者担忧,也有损企业信誉。食品安全是必须牢牢守住的底线,口味是核心竞争力。两者皆失,营销做得再好,网红爆款也会很快过气。
如今消费者的消费选择更多,消费喜好也一直在发生变化,雪糕生产商只有练好内功,确保产品健康安全、品质过硬,才能吸引更多消费者,促进行业实现良性发展。
统计报告显示,我国冰淇淋市场保持增长态势,2020年达到1470亿元,2021年预计超过1600亿元,市场规模稳居全球第一。从人均年消费量来看,仍有较大上涨空间。这意味着,食品企业一方面可以继续加大雪糕的创新研发力度,多出精品留住回头客;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培育品牌形象,不能仅靠各种花式营销来提升短期关注度。只要产品贵有所值,相信消费者自然愿意购买,也更容易形成消费黏性。
其实,不管是好吃便宜、外观质朴的老式冰棍,还是口味独特、造型别致的高价雪糕,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总归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他们选择雪糕最看重的不是营销噱头,而是有没有让舌尖和心头都感到冰爽的独特风味,来留存对生活的美好记忆。从这个角度看,雪糕的消费升级,不仅仅是价格的升高,更多的还是消费结构和品质的优化。努力在提高产品品质上下功夫,把网红产品打造成长红品牌,才是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应有之义。
ink="http://www.w3.org/1999/xlink" x="0px" y="0px" viewbox="0 0 60 20.67">
03
 戴林峰 2022-06-27 
不知从何时起,逛商场成了不少人的一项饭前热身运动。过去,逛累了才会找家餐馆歇脚吃饭,如今是趁着餐前取号等位或饭后消食遛弯的空当儿顺便逛逛商场。今年一季度,广州、杭州、青岛、东莞等地重点购物中心的新开门店中,餐饮业态数量均超过了零售,占去半壁江山。
当吃货人数超过了买家,烟火气盖住了香水味,不少网友感慨,时髦商场终成美食城。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件事。
逛吃逛吃,“逛”为主还是“吃”优先?在以前,这个问题的答案显而易见。彼时品牌旗舰店里人头攒动,零售业态牢牢占据主导,餐饮只能作为补充业态委身于商场顶层或地下边缘位置。
如今不过几年工夫,商场俨然变成了美食城,顾客不管走到哪一层,累了都能就近走入一家餐馆坐下。天南地北的连锁餐厅相邻而立,甜品店里的年轻情侣成双成对,甜蜜分享着同一份奶油刨冰,网红店的排队长龙已成常态,甚至中午取号只能吃到晚饭……相比于琳琅的商品,似乎每一层楼升腾的人间烟火和弥散的食物香气更能吸引顾客驻足光临。
餐饮业态何以抢得“C位”?有人归因于处于衰落趋势的商场,需要借助餐饮才能“支棱”起来。然而,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实体店消费品零售额达332781亿元,同比增长12.7%,其中百货店和专卖店零售额比上年分别增长11.7%和12.0%,实体零售业态韧性依然强劲。由此可见,商场拥抱餐饮业态,未尝不是主动适应市场格局变化的顺势而为。
如今的商场,健身房、亲子乐园等线下体验业态已成标配,汽车品牌体验店纷纷进驻,与美食一道为传统商业注入休闲生活功能。从零售购物中心转型为生活化休闲中心的进程中,与日俱增的餐饮店无疑是观察商场沉浸式体验业态蓬勃发展的最佳窗口之一。
商场需要餐饮业,餐饮业也需要商场。毕竟,商业要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鹄的。在“吃货经济”炙手可热的当下,商场无疑希望通过餐饮“引流”分一杯羹,而城市街面的规范化管理恰为商场转型提供了契机。过去,招商的高门槛令人望而却步,屈指可数的几大餐饮品牌独当一面,既价格不菲,又缺乏新意。
如今,原本高大上的商业综合体放下身段、敞开怀抱,降门槛、减租金、推补贴,不少传统小吃撤摊进店,从街头小馆跻身百货商场,从烟熏火燎变为明厨亮灶,吸引饕客由街头转至商场。
一些商场还利用集群集聚优势打造共享餐厅,为逛吃一族提供一站式服务,一店吃遍全mall让众口不再难调。高中低档各安其位,南北名吃一应俱全,差异化发展策略满足了更多人的消费需求。
商场业态因“吃”而不断变化,人们对“吃”的态度也悄然改变。当美好生活需要与日俱增,吃饭不再是单纯的饱腹行为和打牙祭的“口舌之快”,愈发成为情感连结的社交场景。
线上零售无所不在,外卖下单一键可达,但聚餐还得上门到店来吃才有味道。集逛吃于一体的商场作为聚会的最佳赏味区,助推外出就餐频率持续走高,不仅折射了消费升级的新趋势,更彰显了永远不变的人间真情。人们纵然可以通过互联网完成工作生活的种种事项,但终究抵不过三五好友把酒共欢、阖家团圆共享美味的亲切热络。
资源跨界合作拓宽经营赛道,复合空间带来全新消费体验,在万物皆可“跨界”的时代,跨行业、跨品类、跨渠道的餐饮新场景不胜枚举。
在商场拥抱餐饮的同时,边读边吃的“书店+餐饮”、边买边吃的“超市+餐饮”、边唱边吃的“KTV+餐饮”等新业态层出不穷,借助美食“出圈”、和餐饮深度绑定已成为众多实体店的共识。即便是远离城市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各大餐饮品牌也在加速进驻,从古代的“适千里者,三月聚粮”,到后来的端着泡面接开水,再到如今不下高速即享美味,舌尖上的流动中国成为餐饮跨界的鲜活注脚,而美食引领的业态融合才刚刚开始。
两组数据耐人寻味:2021年,全国餐饮收入46895亿元,同比上涨18.6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6%。餐饮收入增速跑赢GDP增速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劲驱动力。但据另一项统计,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每268人拥有一家餐馆,目前我国约2000人拥有一家餐馆。这也说明:中国的餐饮市场远未饱和。所以,先别忙着为“商场的宇宙尽头是食堂”而惊奇,或许下一个与餐饮相关的新业态更超乎你我想象。
这正是:商场食堂化,消费新体验;跨界促融合,业态更多元。
ink="http://www.w3.org/1999/xlink" x="0px" y="0px" viewbox="0 0 60 20.67">
04
徐 之 2022-06-28 
感觉压力太大时,你会怎么排解?听歌、看书、享用美食,或是闷头大睡?相较于这些比较常见的方法,如今不少年轻人追捧的解压方式越来越“潮”了。
前不久,我们聊过火爆一时的簇绒(tufting),得以窥见在年轻人中流行的解压玩法的冰山一角。今天,我们继续聊一聊关于解压的话题。
所谓心理压力,是个体对压力事件的反应而形成的一种常见心理状态。来自家庭的压力、来自社会的压力、来自自我期待的压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压力的侵袭。做好压力管理,可以说是一个终身命题。
多数情况下,来自各方面的小压力能够在人们的自我调适下得到消解,面对较大的压力或郁积已久的“心结”时还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的帮助。不过还有一些时候,压力犹如鞋里的沙粒一样琐碎磨人,有人调侃着用圆周率来形容自己的压力指数:不是很严重,但却看不到尽头。对于这样的情形,低门槛、小成本又富有趣味性的解压方式便成为了刚需。
于是我们看到,秘密花园填色本风靡一时,史莱姆成为年轻人的“橡皮泥”,猫咖狗咖开遍繁华商圈,簇绒、流体熊等吸引人们沉浸数个小时……这些流行的解压玩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能够提供即时满足。
完成一件手工制品的成就感、把玩史莱姆时酥脆炸耳的声音、猫狗等小动物毛茸茸的触感,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情小物件,通过即时的反馈给人们带来短暂的心理满足。再加上过程中舒缓的节奏、轻松的氛围、自由的操作,让人们卸下效率、成果、好坏等评价负担,得以沉浸享受过程,进一步帮助缓解压力造成的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
敏锐捕捉到人们的需求,一些商家纷纷打出解压的旗号,想从火热的市场中分一杯羹。在宣传平台上,拳击、蹦床项目把“解压”二字标注在最醒目位置;有商家推出解压馆的概念,干脆集纳数十种解压玩法,让消费者随意挑选、尽情体验;还有的租个空房间简单摆上满地酒瓶,就成了所谓的“压力发泄屋”……
在各类出新出奇、令人眼花缭乱的宣传海报的吸引下,消费者前往体验、打卡,却也可能发现部分解压馆的噱头大于效果,一些项目滥竽充数,与解压相去甚远。对于各类名不副实的解压馆和解压项目,消费者有必要擦亮双眼、做足功课,避免奔着解压而来最后反倒给自己添堵增压。
还要看到,一些以暴力宣泄疏导内心积压情绪的解压方式,很可能会加剧极端情绪的产生。对于深陷压力之中、精神高度紧绷的人群而言,一些解压项目也很可能起不到正面的情绪影响。可以说,与专业门槛较高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相比,大多数解压馆更像是提供了一些专门的空间和道具,让人们在娱乐或运动中简单“给心灵放个假”。也正是因为行业门槛较低,一拥而上之后,不少解压馆都面临着项目同质化、复购率低、更新迭代快、可替代性强等问题。
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在消费者心中强化不可替代性,可能还需要相关商家瞄准消费者的情感和心理诉求,或创新玩法,或提高性价比,带来更良好、更专业、更有趣的解压体验。
如何科学有效纾解压力,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在互联网还不如现在这样普及的年代,“如果你有鸭梨(压力),把它放进冰箱里,它就会变成冻梨(动力)”的段子已经为很多人所熟知。
从捏塑料泡泡、把手插进米堆,到如今五花八门的解压玩法,人们释放压力、舒缓压力的手段日益丰富多样。只不过,无论以何种方式“偷得浮生半日闲”之后,可能还是要回归到日常的工作生活节奏中去。更何况,压力不一定是贬义词,它也可能是创造力、生产力和高效率的催化剂。
从这些意义上来看,层出不穷的解压方式,更像是一场马拉松中的补给站,让人们得以短暂停歇、调整呼吸,以更好的状态继续进发。
这正是:解压玩法加调适,直把压力变动力。
ink="http://www.w3.org/1999/xlink" x="0px" y="0px" viewbox="0 0 60 20.67">
05
徐之 2022-06-23 
随着天气渐热,日头越来越猛,防晒也渐渐成了人们出门前的必备功课。走在夏日街头,堪称一场“防晒装备大赏”:防晒伞、遮阳帽、墨镜、冰袖、防晒衫、长度到脚踝的防晒外套……不同部位严防死守,不给紫外线一丝可乘之机。今天,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
防晒源于日常生活中的现实需求。随着对紫外线的了解更加深入,人们发现过度日晒不仅容易导致变黑,还会加速皮肤光老化、色斑等,还可能造成光敏性皮炎等与日晒相关的疾病。再加上社交媒体上铺天盖地的“防晒科普”“防晒对比”,不断强化着人们的防晒意识。
现如今,防晒在实用价值之外,被注入了更多审美的追求,已然和美白、抗衰老等画上了等号,在年轻群体特别是年轻女性中拥趸无数,孕育着一个广阔的市场。
相比防晒霜每隔几小时就要补涂和卸妆的麻烦,穿戴型的物理防晒在今年更为流行。所谓的物理防晒,是指区别于通过化学成分来实现防晒效果的防晒霜,而是借助物理材质来遮挡紫外线的用品,如太阳伞、防晒衫等。
一些商家瞅准机会,推出各种噱头的防晒装备。一件防晒衫,从基础的防晒功能,到追求面料清凉透气、款式时尚,再到主打冰感降温,甚至号称添加玻尿酸,可以给皮肤补水保湿……在商家的宣传文案中,一些“黑科技”令人眼花缭乱,充满了吸引力。
打开购物平台,这些标榜着“黑科技”的防晒衫无一例外,动辄大几百,甚至高达千元。消费者付费购买,是冲着美丽和健康去的。但是这些防晒衫,真有宣传的那么神奇吗?
此前,宁波市质检院纺织品纤维检验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曾对市面上不同价位的防晒衫和日常穿着的普通衣物进行了防晒试验。结果显示,普通衣物也有较好的防紫外线性能,甚至同颜色下,100%棉的普通衣物防紫外线性能比专业防晒衣更好。实际上,这些防晒衣所用材质,依然是寻常的涤纶、氨纶、锦纶等。有业内人士透露,所谓的“黑科技”,不过是不同的面料配比产生不同的效果而已。
不难发现,在这走俏的防晒潮流之外,健康的初衷已经出现了背离,刻意营造的容貌焦虑浮出水面。要白还不够,还要穿着好看,还要保湿补水,不仅暴露在外的皮肤要用防晒衣包裹起来,甚至头发和眼睛都要用帽子、墨镜加以保护。在一篇篇“软文”的作用下,消费者一边对紫外线视如洪水猛兽,另一边心甘情愿为商家打开钱包,为看似高大上的概念和噱头买单。
在容貌焦虑的裹挟下,人们甚至忽略了,紫外线是促进维生素D合成的重要因素,对预防骨质疏松有重要作用。前不久,杭州一位30岁的女士就因为长期见不到太阳、过度防晒、缺乏运动被诊断患了严重的骨质疏松。这无疑是对紫外线焦虑人群的一次警醒:防晒虽好,过犹不及,切莫用自己的健康为商家的营销买单。
这正是:
适度防晒可以,过度焦虑不必。
适当晒晒太阳,身心满满活力。
ink="http://www.w3.org/1999/xlink" x="0px" y="0px" viewbox="0 0 60 20.67">
06
李忱阳 2022-06-16 
近段时间,浏览各个社交媒体,手提簇绒枪,玩起“突突毯”,正在成为年轻人相互分享的流行体验。“古有织女牛郎,今有‘扎女扎男’”,成为人们打趣的说法。在一档居家生活类综艺节目里,众多嘉宾也忍不住操作起这移动的“缝纫机”,在纫线声中获得乐趣。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簇绒,译自英文“tufting”,原本是一种制作地毯、保暖服装的传统工艺。近年来经过简化与推广,逐渐在社交媒体掀起体验热潮,并催生出线下体验店。体验者可以选择画作尺寸、图案,根据投影仪成像用记号笔勾出基本轮廓,随后操作簇绒枪,将毛线充分“打”进画作里填充色块,待“打”满后再封胶、加底、封边,最后像修剪草坪般铲平表面的长绒毛。整个沉浸式体验过程一般需要几个小时,尤其适合朋友、情侣一起动手、共同创作。
有体验者表示:“享受毛线穿过布的一瞬间”“仿佛日常的烦恼都被带走了”。簇绒的乐趣,一方面在于将毛线成条成块“打”进去的过程。随着“突突突”的韵律,体验者沉浸其中、免受打扰,既不费脑、又能消闲,成为繁忙之余的减压方式。
另一方面,簇绒作为家居装饰、日常配件的一部分,通过设计镜框、装饰画等表达创意设想,通过制作杯垫、抱枕等满足实用需求,让体验者充分收获创作加工带来的成就感。此外,体验的过程也是交流陪伴的契机,或自带话题帮助“破冰”,或共同完成留下美好记忆,或在社交媒体晒出分享生活,簇绒满足了年轻人的社交需求。
流行容易,经营不易。和很多火爆一时的体验项目一样,簇绒也面临着“朋友圈一晒,再也不爱”的一次性消费挑战。流行趋势不断更新,簇绒体验店应当在初体验后,以更多样的产品留住消费者,进而走出“种草—打卡”的简单循环。或结合风景名胜开发文创产品,或结合家居软装丰富体验用途,在保持沉浸式的同时走向开放式,打开更丰富的消费场景,或许是“网红”成为“长红”的必经之路。
事实上,围绕手工展开的服务行业前景广阔。近年来,从十字绣到羊毛毡,从编手链到簇绒,吸引无数人参与到DIY之中。如果说老辈人织毛衣、纳鞋底是必备生活技能,年轻人则把编织变为了乐趣。有人说:人类对手工艺的热爱已经刻进基因里了。
回溯人类发展的进程,先民用灵巧双手创造文明,结绳织布不仅创造出更舒适的生活,也锻炼了精细动作的能力、促进了大脑的发育。对于时下的编织爱好,有科学家结合临床观察作出解释:正所谓“十指连心”,锻炼手指有助于提高认知功能,还能够通过重复动作缓解焦虑。远至二战时期英国首相丘吉尔边织毛衣边听汇报,近至东京奥运会上跳水冠军戴利边观赛边打毛线,编织成为天然的抗抑郁剂,帮助人们减压凝神、专注如一。

工业时代轰然而至,一针一线一丝一缕的手工技艺面临空前危机。当纺织品从流水线上快速生产,手工制作何以自处?事实上,无论是对工匠精神的格外崇尚,还是缝缝补补的世代传承,手工制作从未退出舞台。其中既有超越工业复制的艺术美学追求,也有贴近真实生活的情怀代入,既包含了“任何困难都能动手解决”的自信,也包含了“不能输给机器”的倔强。
从这个意义上说,簇绒虽然不是生活必需品,但毛线本身的保暖作用与慰藉寓意,手工编织蕴含的独特心意,为它增添了一层情感共鸣、心灵相通的滤镜,增加了一份治愈色彩与独特情怀。这种精神价值正是精致的工业产品无法取代的。
值得反思的是,当商家开起一家家簇绒体验店并复制粘贴着同样的产品与服务,这些手工制品似乎再次被纳入工业化链条之中,失去了独一无二的制作体验。所以,DIY产业的发展,不能一味依靠“剧本”和“套路”,必须关注独特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定制用户满意的产品,提供因材施教的指导,如此方能呵护好人们心中“蠢蠢欲动”的手工冲动。
这正是:
此间何闻机杼声?风潮正起客渐盈。
编织缝纫皆成趣,尺寸丝缕总关情。
ink="http://www.w3.org/1999/xlink" x="0px" y="0px" viewbox="0 0 60 20.67">
07
闻白 2022-06-15
从央视连续三天直播,到网友热情参与讨论,可能没有一处考古遗址能如此牵动大众的视线。日前,三星堆遗址发布最新考古成果,6个祭祀坑目前共出土编号文物近13000件。相比专业的学术研究,多数人最感兴趣的还是看上去神秘诡谲的青铜器。
将龟背形网格状器亲切称为“月光宝盒”,铜神坛上的人像被看作古代的“健身教练”,铜巨型神兽仿佛有“小猪佩奇”的影子……网友脑洞大开,让沉睡千年的器物成为网红,也吸引更多人了解三星堆。今天我们就从这儿聊起。
考古的魅力在于发现未知。从祭祀坑的年代考证,到象牙的来源,从七号坑八号坑重要文物的小心提取,到文物修复室内青铜神坛的复原,无数的谜题从三千多年前的文明现场生发开来。回望历史烟尘中的器物,研究者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疑问,希望从新器物中看到柳暗花明,希望在多学科的合作研究上“一览众山小”。
对于广大受众而言,虽有玩笑式的解读分析,但也不乏真诚的求知探索,那些看似“外行”的问题背后也有考古学家的关切,需要抽丝剥茧寻求答案。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三星堆两个祭祀坑的青铜器被发现以来,考古学界日渐形成共识:三星堆那些普通的尊、罍与同时代中原、长江中游地区的器物同类,而造型独特的立人像、面具、神树则是极具地方风格的器物。
此轮由新祭祀坑而再次启动的考古,让我们重新审视过去的观点:那些基于青铜尊、罍等再创造的器物是由同一批人制造的吗?浑铸法、分铸法、套铸法、锻打法等多元的工艺来自何方?回答这些问题,仅仅依靠肉眼所见远远不够。插上科技的翅膀,或许能帮助学者破译三星堆的“密码”,为公众带来更加鲜活的历史知识。
从原料上看,不同区域的矿山,成矿时间不一样,铅同位素会不同。所以,分析铜器的铅同位素,就可以追溯矿产来源。根据初步建立的巴蜀地区铜器分析数据库可以比对发现,三星堆时期的铜器和之后成都平原数百年间生产的青铜器,原料并不一样。成都平原有原料而不使用,恰恰有可能说明:三星堆铜器并非在当地生产。
从技术上看,常识告诉我们,某一区域的铸铜作坊,使用的铸造技术是相对固定的。考古学家在三星堆发现,有很多相同的器物却使用了不同的铸造技术,例如青铜面具的耳朵与面部的连接方式就至少有分铸式和一次性铸造两种方式。技术来源的复杂或许也能说明:三星堆铜器的来源并不单一。
三星堆不只有巨大的神树和面具。和大型青铜器相比,七号坑发现的小小铜铃,同样是了解历史的绝佳线索。铜铃是中国最早的青铜器标志性器物,后来承担了乐器、祭祀等多种功能。在距今4000年的山西襄汾陶寺,就曾出土过一例铜铃,那是我国迄今考古发现最早的红铜铸就的铜铃,开启了中国别开生面的青铜器铸造之路。二里头遗址著名的绿松石龙,其中部也有铜铃。到了殷墟,铜铃大量出现,并产生了多种用途。铜铃在三星堆的大量出土,或许也暗示着它与中原文化的联系,甚至是对中原礼乐文明的认同与接纳。
考古学的目的之一是透物见人。透过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诗句,很多人猜想三星堆是一个闭塞的文化。事实上,三星堆所展示出来的与周边世界的联系,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
青铜矿产资源的有限性与稀缺性,必然引发原材料与产地、使用地之间的远距离大范围流动;技术的垄断性、工匠的专业分工也必然带来人员的迁徙与移动。借助青铜器的生产,我们看到了不同地区资源、技术与文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
时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让我们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中华大地内部具有多个地理单元,不同的环境孕育了不同的文化,呈现出多元起源、丰富多彩的样态。然而,各区域的交流融合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精彩,也正是在这样的传播互动中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基因。
正如三千年前青铜器“迁徙”的故事那样,我们也期待三星堆的玉器、金器、象牙等多学科研究,为世人揭示一个个完全不同的互动交流圈,展现更为奇丽的文明图景,复原三千多年前那个生机勃勃的世界。
这正是:蜀道难如登天,抑或有缝可“钻”。先民来往交通,智慧结晶非凡。
ink="http://www.w3.org/1999/xlink" x="0px" y="0px" viewbox="0 0 60 20.67">

08

邹翔 2022-06-02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端午时节,某电商平台的数据显示,5月中旬至下旬,粽子销量环比增长超440%,新口味粽子品种超过了130种。作为端午节的节俗之一,人们对“吃粽子”投注的热情,折射出传统节日在当下的生命力。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件事。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端午节形成了十分丰富的习俗活动,除了吃粽子、喝雄黄酒等特定的饮食活动外,还包括赛龙舟等娱乐活动,祭龙神等祭祀活动,插艾草、戴香囊、系五彩绳等避邪驱毒活动。
浴兰节、端阳节、诗人节、龙舟节……从端午节的众多别名不难看出,经过时间河床的沉淀,这一古老节日被赋予了多重意义。包制形状不一、口味各异的粽子,参与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节庆活动,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过节方式。可以说,端午节就像一条纽带,连接历史和当下,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价值观念和文化认同。
有人说,节日是和人们日常生活互补的精神生活节点。传统的节俗,与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有紧密的关联,即使岁月流转,生活方式不断改变,依旧能够给人带来心灵的润泽。
今年端午节来临之际,面对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形势,一些地方把民俗活动由线下转到线上,让祛病防疫的节日氛围进一步彰显。直播里体验端午习俗、云端观美景、线上听讲座,即使身不能至,也不妨碍人们领略厚重的文化韵味。众志成城、同舟共济、家国情怀,端午节俗中蕴藏的这些精神传统在同心抗疫的当下得到了进一步诠释,也让人们对祈愿和顺平安的节日内涵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俗因势变,生生不息。以更大的历史视角观之,历经千百年,端午节的民俗活动和精神内核依然生动地存续于我们的现实生活,并不断衍生出“新民俗”,这本身就是其强大自我更新能力的体现。更好地涵养和传承传统节日及其承载的优秀文化,需要借助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民俗活动,也要采取适应当代生活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
比如,《端午奇妙游》等“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在深度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描摹历史风貌的基础上,创新视听呈现,引发观众共鸣。这启示我们,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不断打造承载文化传统和节日内涵的时代载体,是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重放光彩的重要方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近年来,不论是《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热播的纪录片,还是活泼可爱的文物表情包、诙谐幽默的文物说唱,抑或是各大博物馆热卖的文创产品,都在不断满足人们日趋丰富而多样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让更多传统文化在活起来的同时火起来、潮起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新时代中华文化滚滚向前的强大内驱力。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就能让文脉传承弦歌不辍、历久弥新,滋养我们的文化自信。
节日和时间有关。周期性的仪式和民俗活动,恰似向平静流淌的时间长河中投入的一颗颗石子,使之泛起涟漪、留下刻度。追思行吟泽畔的屈子、感受龙舟竞渡的激越、体味时令节气的变迁,今天,形式和内涵不断丰富的端午等传统佳节依然是中华文化的醒目符号,散发着别样的魅力。期待更多适应当代社会的创新表达和创意呈现,让传统节日焕发新气象,为人们提供更多心灵滋养与精神力量。
这正是:
吃粽子、饮雄黄,插艾草、戴香囊。
赛龙舟、不相让,端午节、祈安康!

本文来源:

本文系转载,原作者:告知帮您署

本文由语文周刊(zhoukanyuwen) 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致原创作者:若因第三方原因,无意中侵犯了您原创版权,请联系,马上删除!谢谢!

商务合作:QQ160170248;投稿:160170248@qq.com